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种类繁杂、数量较多,安全隐患大。化学教学中生态安全教育缺失,风险意识仅限于师生人身危害和实验室环境污染,没有上升到生态安全的高度,也没有促进学生生态安全意识形成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练"。为了加强生态安全意识、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加强生态安全师资培训、修订化学实验教材等措施,形成"教师引学生查,教师导学生探"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态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青少年的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以校本选修课《生态安全教育》为例,从教师主导架构生态安全教育场域,营造良好的生态安全教育能量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通过讲好生态安全教育的中国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感悟,内化为自身的生态安全意识,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生态安全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作为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习惯。本文根据省情定位、区域发展战略,结合选定的特色区域,分别阐述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着力点,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岳喜彬 《文教资料》2010,(30):119-120
校园安全是关系到师生安全、学生成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教育策略、管理策略、行动策略三个方面论述校园安全的管理方法,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校园思政教育生态就是从生态思维的视角,考察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诸因子(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良好的校园思政教育生态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内化特色理论的原理、精髓,恒久地施予学生人文氤氲的无声之润。营造良好的校园思政教育生态,首先要充分认识其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尤其是"进头脑"的重要意义;其次,精心培育和淬炼系统中的生命要素,确保生态系统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中,生态意识逐渐成为教育新要求,构建小学教学生态课堂,可以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态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就是一种注重生态文明和自然观念的学习课堂,教师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生态性知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审美的培养等,其中,促进教学课堂生态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教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时代背景,以发展生态安全观为素养目标,以生态安全知识、技能和伦理为内容要素,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中学生物学课程在素养发展、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三维向度上展现了生态安全教育的现实价值,承担生态安全教育是生物学学科育人的应然诉求。在生物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生态安全教育应注重顶层设计,构建生态安全教育的育人体系;统整生物学课程资源,建立生态安全教育资源系统;明确教师责任担当,引领生态安全教育落地实施;纳入生物学学业质量评价,强化生态安全教育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非常重要。语文教育作为汉语文化的基础科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伦理美德,同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升认知。所以,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中丰富的文化涵养,能很好地促进语文价值观的培养。一、育德于文,打造情感共鸣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它是  相似文献   

10.
刘萍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17-118,13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点,指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安全教育的途径:(1)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教育理念;(2)结合教材内容和联系实际进行生态安全教育;(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专题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深入探讨课堂环境与学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营建安全、自由的课堂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147-149
分析了大学化学教学中关于生态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提出在化学教材建设中要将生态安全教育内容、节约及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编入教学大纲和教材中,使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都置入生态安全教育要点。强调控制化学品剂量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和危害,使学生掌握废弃化学品的安全处置方法,促进学生安全素质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视角。文章挖掘并梳理了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的结合点,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评三个维度提出了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国家安全教育思想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学生人地协调观、国家生态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在本质上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重要的责任教育。成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其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助于强化其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就业意识。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有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自身感恩行为的关注与反思,由感恩愿望转变为感恩行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组建高职教育集团不仅是对高职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一种创新,而且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区管理体制创新,对助推生态应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安全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实施的重大策略,不仅需要经济、技术、伦理道德的支持,尤其需要教育的直接支持,因此教育在支持生态安全建设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生态教育和道德教育构成为生态安全教育的时代内涵。构建生态安全建设体系应在提高个人素养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5):131-13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小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有助于系统化、专门化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厘清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内涵,分析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探讨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意义,探究在我国中小学设置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人地和谐的教育。通过《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而且有助于形成保护资源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珍爱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文章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周月 《教师》2024,(4):3-5
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守护者。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至今,这一思想已然成为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风向标,因此,必须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三观,坚守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主阵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有助于丰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文章通过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基本原则,从而挖掘两者融合的基本路径,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成为真正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建设“生态型校园”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伦理意义与生态经济意义,建设“生态型校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