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瑞燕 《学子》2013,(2):62-63
一、猜想新知处着眼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设计可供学生反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有旧知、搜索存储经验,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内容、类似情境、类似方法,从而借助迁移展开对新知的猜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课的开始,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建立角的表象,过程如下:1.谈话,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角(黑板上板书"角"),看到这个角,你想到了什么?生1:人民币有角,桌子也有角。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2页例6和"做一做"。知识与技能:能用三角尺拼角,在拼角活动中能进一步感知钝角的特点并加深对角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三角尺拼角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认识钝角的特点。教学难点:用两副三角尺拼角。教具准备:投影仪,彩色软磁片制作的三角尺。学具准备:一副三角尺。一、复习旧知,铺垫引领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尺各有哪些角。  相似文献   

3.
小组合作(互动)和探究活动灵活多样,然而这种活动一开始学生是很积极的,每个小组都在激烈的讨论,可一到实质性阶段,要求各个小组交流时,场面却冷了下来,只有少数小组能完成任务.时间一长,学生也就麻木了,分组讨论也变成了应付课堂任务,场面也就冷了下来.有的老师看见新的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干脆又改回了原来的老套路,旧的教学方式又"复辟"了.学生的热情得不到持续保持的现象就是今天笔者要分析的"泡沫"现象,这种现象在初中英语课新、旧教材交替阶段是普遍存在的,是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必须攻克的课堂教学难题.下面笔者就这种现象的实质、影响、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渗透分类思想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必须对角进行分类,理清锐  相似文献   

5.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41):66-67
正一、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学会用直尺正确画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摆一摆"等)认识角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指认出现实中的角及其各部分名称,会用各种材料做出或画出角,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7.
<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属概念课.在张家港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笔者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并应邀做点评,感受很深,特整理出来供同行交流、指正.一、课前慎思1.学生的认知基础(1)学生对角的认知水平角的大小:从锐角推广到了任意角.角的位置:从几何平面转移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角的属性:从角度制转化到了弧度制.(2)学生对圆周上点的认识水平圆周上的点P可以用(r,α)表示,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份在学校的一次听课中,笔者偶然听了《角的认识》一课。下面是这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把用两根红色小棒组成的活动角学具叉开一些。)师:你能说说这个角变化后的感受吗?生1:角在动。生2:角的边在动。生3:角变大了。(这个显然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准备上下一环节。)生4:现在这个角像花儿开放了!(这个"节外生枝"让教师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教师含糊其词地评价说:"是啊,像花儿开得很鲜艳。"课后笔者跟这个教师交流:"为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角的再认识"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直线中"直"的含义以及"角"的作用。直线中的"直"有确定的方向,"一直走"不会出现拐弯的现象,"一直走"也就不会改变方向。拐弯了就意味着方向改变了,也就会出现角,所以说角的作用是描述方向的改变。这在我国现行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并没有体现。[1]  相似文献   

10.
"角与直角"是沪教版教材第三册"几何小实践"的一个内容.整节课,我通过设计搭一搭、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找一找等灵活多样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自愿参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案例片段一:认识角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活动:(1)找一找图形中的角.师:其实呀,在很多东西的表面都藏着角,你们知道它们藏在哪吗?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到屏幕上去找角,增强了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2)仔细观察这些角(图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它们都是尖尖的;生2:它们都是直直的;生3:它们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0~71页"买文具"。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认识各种小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43页。【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题3、例题4.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3的三幅插图.) 像这样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做"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 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角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且通过观察、比较,懂得了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的道理.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两个角(角画在纸上面,如下图),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看看谁想的方法多,想好了可以同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文 《甘肃教育》2014,(10):58-58
正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我校实施"问题教学法"两年多来,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认识在不断深入,逐步由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但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学习小组的灵魂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源在于教师对学习小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所以,亟待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点。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7.
<正>2.1.4第四阶段是总结收尾这一阶段包括总结和收尾两个环节,用时约4分49秒(38:45-43:34),有学生1人次发言,另有1次小组合作,1次集体鼓掌。(1)课堂总结(约3分12秒)。教师提出要从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结,教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学生10:我们学习了始边、终边的定义,学习了高中的正角、负角、象限角、轴线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 一天上数学课,教学内容是第四册的<角的初步认识>,采用的是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小组很多学具,主要是大大小小颜色不一的角.  相似文献   

19.
你们大家有没有看过辩(biàn)论赛(sài)呢?今天在我们班就举行了一场有趣的辩论赛。苏老师分配(pèi)1—4小组是正方,5—8小组是反方,我是正方的一员。辩论题目是:假如人的头上长角好不好。  相似文献   

20.
一、图形的初步认识(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视图)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部分,是初中几何的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权重较小.但近几年,各地加大了对线段的条数、角的个数、直线分平面的块数等规律探索的考查力度,从而也加大了题目的难度."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和"三视图"是新增的内容,也是近两年中考的热点,多以填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