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辈     
《新读写》2009,(2):35-35
崔健声嘶力竭的狂吼,永远也不能让父辈跟着去欣赏,“太阳最红……”却能唱出父辈们当年的梦想。新奇怪异的服装,父辈永远没有那份拥有的奢望,“这件衣服还行”就是他们的感想。翻来覆去的“跳槽”是小青年们的“专利”,父辈们只能说:“年纪大了,折腾个啥?”  相似文献   

2.
喊我乳名     
清明前夕,我一脚踏进了故乡。WIAOSHIJENYUAN走进父辈们的那片坟土冢,满怀的沉重与苦涩。小时候,总是抱怨与这黄土地上的父辈们一样的命运。——不只是生活,还连同自己安身立命的名字。一生下来,父辈们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你身上烙下了一个痛苦的符号:“狗蛋”“狗剩”“狗挡子”,稍许文明点的也只是“小二”“小三”……一种苦难的排列。看看城里的孩子,“倩倩”“珊珊”“娜娜”,那名字多高雅,多亮丽,多富有激情与浪漫。于是,我拼命割舍了这份与黄土地的牵连。而今我回来了,立在我父辈们的坟前,心中却满是一种生命的冲动,那种与黄…  相似文献   

3.
如今,以全家人共同参与为特征的“联合家教”,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全家人共同进行这种联合家教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目前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演“白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行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红脸”,负责周旋、调节,息事宁人,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长辈的亲情。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家长们无意识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家长们除了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之外,对孩子们的用品、着装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讲究了:从衣服鞋帽、书包文具、玩具学具,到一个小小的头饰,都会让家长们费尽心思。于是,孩子们的衣服一件比一件漂亮,孩子们的文具一个比一个高级,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全家人共同参与教育为特征的“联合家教”,日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然而在这种联合家教过程中,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周旋调查,中介说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而为,也有可能是在潜…  相似文献   

6.
当下,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智力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父辈,有的甚至达到了“过敏”的程度:孩子稍稍与众不同,就立即联想到智力问题,或暗喜智力过人,或担心智力低下,于是,便带着孩子到测查机构进行智力测验。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对孩子好不好?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测智商?为此,我们特意请家长们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双职工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返顾,担负起照看家庭和教育孙辈的任务,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但是因为祖辈、父辈和孙辈三代人之间各有各的生长年代、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三代人互动的时候产生不同的观念、态度和方式,形成三代互动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9.
帽子旅行     
帽子店里的帽子没人买,帽子师傅坐在柜台后打瞌睡。帽子们悄悄地说起话来:“不如我们出去旅行吧!”于是,大帽子、小帽子手拉着手飞出了帽子店。街上的人看见了“啊、啊”地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这样的事太让  相似文献   

10.
慎扮红白脸     
综观眼下众多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脸谱”:一个演“红脸”,负责从严管教、规范孩子的言行,具体实施处罚,以树立威信,让孩子害怕;另一个则唱“白脸”,负责调节,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温馨和父母的亲情。其实,这种家教分工并不科学,往往利少弊多: 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从豪 《家长》2009,(7):10-11
在“四二一”式家庭结构中,父辈觉得很困惑,他们教育孩子时,祖辈往往会跳出来给孩子撑腰,如果父辈过于坚持,祖辈就会翻脸,往往祖辈说一句“有本事你们自己教,我不管了”,父辈就只能让步。祖辈也很困惑,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孩子也越来越难带,祖辈尽心竭力地带孩子,可孩子的父母仍对自己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王老师,校长让你去开会。”于是,王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些作业,便“咚咚咚”下楼开会去了。顿时,教室里像油锅里滴了一滴水,“轰”的一下子炸开了。男同学们有的开始“武打”,女同学们有的坐在桌子上谈星期六游玩的计划。淘气包向龙龙也顿时手舞足蹈,眯起了杏仁眼活跃起来了。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少先队教育活动,让我们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我们六(6)中队队员们刚刚接触“感恩”,都很好奇,不知为什么要感恩,怎么才能做到感恩。于是,我们开展了“说感恩、写感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不少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于是,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便只是享受:吃任选,穿任挑。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其目的是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因此,孩子也变成了整天只知道吃好、穿好、玩好的“三好”人才。这让他们逐渐变得讨厌劳动,怕苦怕累起来。面对这一令人忧虑的变化,家长们却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6.
一、“重富”的紧迫性不知你注意到这一现象没有?当前,我们对贫困学生倾注了更多爱心。“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在党委、政府及权威人士的高度重视下,这一呼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于是人们的同情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希望学校”、“一助一”、“宏志班”、“贫困助学金”等多种“爱贫”形式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不知你发现这一问题没有?我们与此同时却有些冷落了“富家子弟”们。我们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富裕家庭越来越多,富裕家庭出身的学生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也许以后,我们所教的学生将多属…  相似文献   

17.
人都说“师徒如父子”,又说“子不言父过”。老师,对前一句话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您对我们的教导、给我们的关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您就像一个父亲那样呵护着我们;对后一句话我却不敢苟同,父辈们说错了话、做错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于是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我们出生正赶上改革开放,于是我们必须“享受”一切“摸着石头过河”的成果;我们和彩电同时出现在中国,于是我们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前辈们,你们如何能明白从小没有玩伴的痛苦。父母们说:“乖啊,呆在家里不要出门。”然后将房门反锁,  相似文献   

19.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2005年向我们走来之时,家长们可能已经定好了计划,工作上的,家庭经济上的,孩子教育方面的……那么闲暇生活方面呢,只是看电视、逛街或打牌、上网吗?怎样才能让2005年的家庭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意义呢?下面,我们将以“天”和“星期”为时间段,向读者们介绍几种有意义的闲暇生活设想,家长和孩子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平常与非常     
这篇小小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常见的故事。女儿觉得妈妈不疼她 ,更不满于妈妈的“专制”、“独裁” ,于是她要“报复”一下妈妈 ,于是她一气之下留一个便条就离家出走了 ,于是妈妈也从此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寻找女儿的历程。如今我们不是隔三岔五经常能在报刊上见到类似事件的报道么 ?小小说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常见的故事提出的问题 ,的确很值得我们思考却也显得很平常。我们的妈妈们———其实也包括爸爸们 ,甚至还包括一些老师们———常常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于与孩子们日常心理感情的交流 ,而且总以为自己一切正确 ,并且对孩子拥有无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