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职院校落户城镇带动了消费与投资,此外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安徽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且安徽省高职教育输送的人才地区分布不均,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及人才的区域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通过对比安徽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及城镇化水平,得出安徽省高职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各地需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挖掘学校潜能;加大地区间高职院校合作,共享资源,促进安徽各地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经济、文化政策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广东省高职教育在布局、规模、经济负担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应从政府宏观调控、区域协作、资源配置、区域发展战略等四方面提出促进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焦晓骏 《江苏高教》2023,(1):111-117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包括通用基础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发展能力、管理与交往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6个维度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422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较高但不均衡,年龄、性别、教龄、职称等因素都影响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在整个高职教师群体中,尤其要关注青年教师群体,其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意愿更不强烈。高职院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政策、资源、发展平台,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升其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依靠规划引领与理念创新、政策推动与实践创新大力推动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建设与企业发展水平是影响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要以政府主导的区域创新来不断健全和完善高职教育集约化发展,全面激发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主动性,全面调动行业和企业参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充分集聚各方之力,推动区域高职教育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在经济发展需要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强势推动下,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由于省内不同区域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高职教育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性,这将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广东高职教育区域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广东高职教育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2008年立项的23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建立基于CORPS模式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这些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各高职院校的总体发展水平也不均衡;总体来看,各高职院校普遍对服务对象、业务运作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高职教育区域中观失衡明显,应通过协调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规模均衡;统筹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促进教育层次均衡;协调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专业结构均衡,从中观领域充分实现高职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勇  王彦 《职教通讯》2012,(13):52-56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区域均衡层面,不利于江苏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合作力度、实施分类指导是促进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包括规模布局、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区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规模布局、财政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强化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紧跟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义刚 《辅导员》2011,(24):17-18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是长期阻碍我国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一大难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短时间内很难彻底解决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才能够解决。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也很难实现均衡发展。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教育基础与地理特征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教育的发展显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当前贫困地区的学校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难:经  相似文献   

12.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分析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央财政要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装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衡量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标志。近年来随着各地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教育装备投入不断加大,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由于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装备仍存在着总体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管理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提高教育装备水平和使用效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投资和使用效益,以装备应用促进教育均衡,这些都是自治区教育装备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得知,当前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在布局结构上存在不均衡的矛盾,有多种不同因素导致不均衡现状的产生,当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其学位点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限制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要想高等教育得以健康的发展,有赖于布局结构的完善。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必须明确,学位点布局结构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不均衡的影响下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布局不均衡对发展不均衡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是结合区域多方面因素的产物,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那么教育事业才有资本搞得更好。通过对经济落后与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水准的差异的阐述,结合当前差异水准,探究如何提高经济落后地区高职教育的水平,推动经济落后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本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制度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模式、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性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外语初学时间、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以及师资结构等都是影响外语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外语教学研究者应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关策略,努力实现河北外语教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其发展源起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职教育又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本文立足于无锡市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导致当前无锡市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不相匹配的历史因素、办学理念和体制障碍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四川教育》2009,(12):8-1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后劲不足,是我省教育城乡均衡发展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地教育部门也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改革经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薄弱学校横向联盟、组建教育集团……各种方案、措施应运而生。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来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均衡发展本地区义务教育?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日前本刊记者走进峨眉山市,就当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评估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系列举措及成效等问题。采访了市教育局长刘能远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