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做了定性的研究,运用规范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规模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估计出城乡收入差距对劳动力流动规模的弹性是0.0377。城乡收入差距是促成劳动力流动的格兰杰成因,但反之却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既可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3、2005和2007年城市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起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期阶段,由于城市房地产价格客观上促使较富裕的农民首先转变成为城市居民,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虽然城市化后期城乡收入比不大,但是由于城市居民的高收入水平,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却很悬殊。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此背景下泰州市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因此要缩小泰州市城乡收入差距,应继续保持较快的城市化步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可尝试率先构建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劳动力输出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源,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在原因之一.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城乡二元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作用,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民职业流动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民职业流动具有规模庞大、流动不稳定、职业地位低的特点.这与当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城乡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有别的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因有关.只有取消对农民职业流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以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由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城乡劳动力以城镇为中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和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并存的态势.而我国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单向流动,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文章认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是缓解农村和城市劳动力双重过剩局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多方面问题,临时性就业较多,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缺乏技能培训,不适应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在推进政策的路径方面,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支持,优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社会保障,以京津冀一体化为契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20多年,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就必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乡不离土的流动转变为离乡又离土的转移.为此,政府必须破除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制度障碍,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二元制社会治理模式下城乡差距加大,必然导致农民工流向城市,而二元体制的社会治理结构又无法避免"民工荒"危机.二元体制的户籍制度致使农民工遭遇身份歧视,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高和城乡工业化差异成为农民工有序流动的障碍.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输出地和输入地的通力合作等路径以促进农民工有序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速度。2008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说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传统农业以外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不是户籍制度而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否健全。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应该是秉持一个健全的社保体系的价值取向,立足现实,逐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为最终统一的社保体系的推行营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制度不平等、小城镇布局分散规模小、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等制约性因素。化解这些制约性因素,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小城镇实际组织好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新行业新工种的培训;加快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经济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来支撑,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挤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就业、收入、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在城市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形态即"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动摇了城市化的进程,扩大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异。笔者建议通过加快户籍改革、统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统一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提供廉租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措施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必然面临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影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走城市化道路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 ,并改革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体制 ,才能逐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负面现象,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有着城乡人口流动限制被打破,城市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等社会背景和原因,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肉体生命的不健康,人生观扭曲,生命情感扭曲,生命意义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改善其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学校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启迪其生命的意义;用母爱温暖一颗颗冷漠的心,恢复其正常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力资本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低、医疗保健水平低、农业技术水平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这是由教育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性和政府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制度因素导致的。对此,笔者提出了调整教育体制、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政府对农村牧区医疗保健的投资、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成功转移不仅对四川农民就业和增收、四川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四川农业发展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建议从加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管理、加速四川城镇化建设、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减少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此促进四川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二语心理词汇中英语动词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词联想测试探讨二语心理词汇中不同词频的英语动词的组织,可以看出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和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于不同词频的动词反应有着明显差异,两组学习者对高频动词的反应均以组合型为主,但是对于低频动词来说,前者的反应以语音为主,而后者的反应仍以组合型为主。因此,不能笼统的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词性、词频以及语言水平等因素都在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中起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既有语音的又有句法的。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外部不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外部不经济。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混乱走向有序,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昆明具备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可能。昆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实现路径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强做优城乡产业经济;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强化园区、产业聚集效应,推进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先行先试,率先实现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