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创以来,互文性这一概念就被各国学者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而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研究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和梅森的著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提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根本的契合。通过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众多形式各异的文本间存在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文及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原文中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以互文性范畴中重要一环的典故为例,结合钱钟书本人的典故思想,探讨其名作《围城》题目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概念对传统的意义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互文性的审视下意义不再是静态和稳定的。这无疑对那些基于传统意义观的翻译理论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互文性视角观照下对翻译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翻译实际上是各种互文本间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的类型及其所指涉的翻译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来看待翻译研究中几大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开阔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互文性的两大分类(内互文性和外互文性;宏现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着手分析互文性对翻译的影响,着重分析微观互文性对翻译的影响,并指出在处理翻译具有互文性译文时通常采取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念.对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内涵等进行了梳理.并着重论述了其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以凸显互文性的特质及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9.
检索CNKI、EBSCOhost、ALJC中篇名同时含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和"翻译"(translation)的期刊论文数量,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外国相关研究很少;中国学者将互文性应用于纯理论研究、应用翻译批评研究比外国学者的相应研究的比例高很多;外国学者绝大多数运用广义互文性进行文学翻译批评,忽视狭义互文性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淡化译语和源语的互文关系,这对国内翻译批评影响极大。从引用最频的参考文献、不同学科期刊刊文情况、研究环境、对互文性理解的差别等角度解释了中外研究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是现当代文论中一种非常复杂的理论。该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从而对翻译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互文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理论为诸多人文学科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理论对商务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在商务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3.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本重构的过程。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而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即分析互文在语类、文章标题、文化典故、以及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得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互文性的跨文化交流,自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理论结合以来,翻译研究的互文性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封闭模式,视角再次转移到翻译多重主体之一的译者身上。本文从互文性理论角度研究并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扮演原文读者、原文阐释者和译文作者三重身份。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理论不仅是对文本之间关系的阐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尤其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深刻的对原文加以理解,并熟练运用商务英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互文性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分析互文性与商务英语翻译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互文性理论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对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从法国文论家J.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互丈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突出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互文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流派和整体面貌作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在翻译中有重大运用的理论和各家学派对互文性的分类。结合互文性的分类在翻译中的应用,我们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出现互文性进行分类,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互文性理论的四个方面(内互文性、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文化互文性)探讨了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一些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译者的原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在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