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2.
(上课了,师直接指名读题)师:知道作者吗?生:朱熹。师:能用“熹”组词吗?生:晨光熹微。这个词刚在《游天然动物园》里学过。师:还记得“熹”的意思吗?生:早晨的阳光。师: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的呢?我们来读诗。(生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师:知道诗写了什么吗?生:池塘。师:什么样的池塘?生: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师: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你能把作者笔下可爱的池塘说具体些吗?(生读,讨论)生:门前的半亩方塘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打开的一面镜子。生:(不太明白)镜子怎么说是刚打开…  相似文献   

3.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自己踩成一条路。”毒等人鲁藜写过这么一首精致短小而又深刻得足以让人震撼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  相似文献   

5.
一、读诗追忆,在阅读期待中激情1.导入: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不能不想,不能不问,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课件呈现《你是这样的人》,师充满深情地朗读这首诗)2.交流:听着这…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江畔独步寻花》师 :读了诗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生 :诗中的“花”是什么花?师 :嗯!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诗。(学生读诗、研诗、猜诗 ,有的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生 :有桃花、李花……生 :还有水仙花……师 :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 :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水仙花是草本植物 ,不可能“压枝低”。师 :确实如此 ,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生 :桂花。生 :对 ,桂花!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来。师 :你能将这两句诗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吗?…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   师:读了这首诗(&;lt;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gt;),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   ……  相似文献   

8.
童年·童诗     
正教学流程:一以诗入题师: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羽毛/好久没有见过你/不经意地飘落在我的掌心/轻轻地把你捧起/吹落满地。你呀/又随风而去。/用不能飞翔的翅膀/在天空中飘荡/像断了线的风筝/喜欢长途旅行/又回到我的身边。我轻轻地把你吹向天际/等待不远处那边的回音)(教师捧书诵读)师: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呢?生:张子恒。师: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谁吗?生:一个诗人。生:一位作家。生:一位很有诗意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李莎 《湖南教育》2013,(1):28-31
教学目标:1.自主读懂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2.对诗歌意象("酒")的理解;正确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更""尽"把握诗人的心境。一、解读诗题,了解作者(课前板书古诗,"浥"字暂不写)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送别诗?(生背诵《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有时候,离别是一种"千帆皆不是,唯有孟浩然"的无限惆怅,有时候又是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  相似文献   

10.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人.”“读诗的孩子不会变坏.”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而善,以美育人.利用晨读、阅读课把孩子领进诗歌的大门,从“诵读”到“欣赏”,从“模仿”到“创作”,让诗情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淌,启迪心智,丰厚底蕴,培养诗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儿童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典视界】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或者别人怎么想;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己如何衡量自己。谁怕死,谁就已经不再活着。——左伊默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鲁黎《泥土》  相似文献   

12.
[片段] 师:问大家几个问题:卖鱼的人叫什么名字? 生:文中没介绍. 师:多大年龄? 生:文中没介绍. 师:长什么样? 生:文中也没有介绍. 师:性格特点、爱好等,什么都不知道,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卖鱼的人.(在课题周围画上许多小问号)大家看第2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指学生读,评价)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你看一看哪些地方奇怪?平日我们是怎样的.而卖鱼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课时   师:大家先把书翻到第24页,我们来看看朱光潜先生的这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朱光潜老先生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这篇文章是老先生上世纪40年代专为中学生写的.(师选读)……  相似文献   

14.
郭俊臣  张磊 《语文知识》2005,(11):36-37
泥土鲁藜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务道路。泥土黄淮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小诗最讲究真实、独特的感受,写法上贵凝练而忌散乱,重含蓄而忌浅露。这两首诗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意味隽永,令人深思。诗人鲁藜欣赏“泥土”的淳厚、无私、平凡。这种感情渗透到他的诗里,形成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我思索;能否把我们的诗歌教学从冷冰冰的背诵.化为鲜活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读诗、用诗的兴趣?学生会运用诗歌,可能比单纯的记忆诗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欣赏诗歌中品尝到乐趣,有了成就感,会自觉自愿的背诵一些自己理解了的名句或整篇的诗歌。这才是找到真正意义的诗歌教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师:"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你能做一做"洒"的动作吗?师:来,咱们一边"洒"金光,一边读诗句。(师激情引读。生齐声诵读。)师:男同学,张开你们的双臂,尽情地"洒"。师:女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双手,温柔地"洒"。  相似文献   

19.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在苏教版新课改的教材中,诗歌样式的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语文教学已开始呼唤"诗教"的回归。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利用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充满生活情趣的诗歌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读诗,还要教会学生用诗。诗歌是瑰宝,更有其实用价值。赏诗只能体会别人的心情,用诗却能表达自己。我在诗歌教学中经常布置小论文和大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消化并学会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