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数量大,属出土文献,真实性强,富有一定程度的口语性特征,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数量不菲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笔者拈出其中的13条词语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墓志以其语言的独特性而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所漏收。文章选取其中14条词语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碑刻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多用婉词及成语典故,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对其中的词语进行考释,可以弥补辞书收词及释义的遗漏、订正前人注释之失,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文章辑录最近出土的汉魏六朝碑刻词语数条进行考释,希望能为词汇史研究及辞书编纂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石刻语料数量丰富,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六朝时期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考释其中的军事用语,分析这些词语的新义产生的途径、方式;研究这些词语有利于碑文的疏通理解,对于补正辞书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21条。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其始举书证迟于魏晋南北朝墓志。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但是有大量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所失收。现考释其中的词语16条,为大型辞书的编撰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7.
明清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笔记作品数量也很多。研习这一时期笔记的词语特点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意思难明的词语进行解释,对将来辞书的修订必有参考和裨益。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笔记作品数量也很多。研习这一时期笔记的词语特点并对其中出现的部分意思难明的词语进行解释,对将来辞书的修订必有参考和裨益。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语言的的珍贵语料而受到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者的重视。论文考释其中的词语8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论及。  相似文献   

10.
继笔者《(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及《(晋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续释》(两篇共释词55个)之后,再选择25个词语进行考释。同样,这些词语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收录,也不见于刘乃和主编《晋书辞典》的词目或义项。  相似文献   

11.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12.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专家学者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语文收词原则和百科收词原则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对百科词汇中的具体的某一专科词汇的收录原则很少有人涉及。这里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地名用字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现代汉语词典》对地名用字的收录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规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和从严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农耕词具有以下特点:词义具有等级系统性;同类词丰富,能表现彼此细微差别;部分词语为多义词;单音词占绝大多数,仅有少量复音词;存在一词多字的现象;记载部分在汉代已成古语词的词语。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方言中保留了不少北朝文献词语,文章通过北朝文献和河南方言材料对32个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互证,并考察了一些工具书的收录和释义,从而指出北朝词汇研究在方言词语探源和工具书编写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告子以“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的方式达成“不动心”境界,然孟子认为“知言”才是正道。其实二人所说的“言”均指他人思想言论,内涵一致,并非在言的内容或主体上存有分殊,根本不同在于他们对待言的方式,即告子是以外义判言,孟子是以心知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个系统,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象出来,并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元杂剧中表愚昧概念义的骂詈语组合成一个概念场,探讨这类骂詈语语义的演变过程,并考察其语用功能,进而描绘出元代骂詈语的基本演变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9.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离合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首先考察了离合词常用的扩展形式,并针对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试图对离合词常用扩展形式进行分级,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