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公办民助”改制校目前的性质、地位和前途都未有定论。围绕其争论的症结在于改制的不彻底;义务教育段改制导致政府职责的转嫁,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取消改制校,让其恢复到改制前的体制上去或明晰产权后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私立或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制分流是国有企业为谋求发展,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分流还刚刚起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许多新的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如几十年国企员工身份转换问题;如何兼顾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问题;员工持股问题以及如何确保改制企业生存问题等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确保改制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内容包括绪论共分六章,主要叙述了改制分流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和必要性,分析了改制分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出现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步描述了天津石化公司从减员分流到改制分流的整个过程,以及开展改制分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天津石化公司及国有企业改制分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工作应注意的事项以及采取的措施、对策,并以天津石油化工公司近三年改制分流的经验和做法为案例,利用实证分析,阐明了天津石化公司改制分流工作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和建议,以指导和推进改制分流的进行,进而为国有企业顺利改革提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有企业"破产不停产"的改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的改制模式多种多样,在国企改制的进程中,一些国有困难企业成为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从国有困难企业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难点分析入手,探讨国有困难企业如何通过“破产不停产”的改制方式,使改制后的企业能够在商品经济中长期生存并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笔者首先分析了WTO对高校勘察设计单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而阐释了其应对“入世”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高校勘察设计单位应对“入世”挑战而进行改制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关于改制实施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用淘汰的针式打印机改制微型电梯模型的思路。探索在实验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开展自制开放式实训和实验设备研究课题,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立学校"改制"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晓洁 《教育科学》2002,18(3):40-42
本文介绍分析了美国政府推行特许学校进行公立学校“改制”的教改政策,指出:市场经济形式的转变和公共政策的变化是美国实施特许学校、“公校私营”的政策背景;开放与参与-办学体制的改变、竞争与效益-学校运行机制的改变和自主与创新-教育行政制度的改变是美国进行公立学校“改制”的政策目标;以政府立法为先导、以政府经费资助为支持和以政府监督为保障是美国公立学校“改制”的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经贸委教育培训处处长郑秋棠:去年年底以来,我委共举办7期<基本规范>和培训班,共培训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722人,为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专业人才,为适应入世需要做了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初步探讨了"进入型"小说的类型、叙述内容、结构特征、叙述策略及其与人生基本模式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谈悠 《文教资料》2008,(28):287-288
改制后的鼓吹曲均叙述王朝发展历史大事,是记录王朝发展历程史诗性的组曲.在作品的应用上,成为了内容统一、相互联系、次第井然的组曲,继承了汉鼓吹部分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改制校在政策的支持下增加了教育的积累与投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针对调研中听到的不同声音,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当前某些"流行"的"共识"进行一番辨析,以利"回答和解决"改制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末科举考试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考虑是为了矫正世卿世禄制的社会弊端而产生。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废止普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全面发展,科举考试发展表明,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知今通古看科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往科拳评价中存在着以偏概全的情况,将清末人士举出的极端个别例子当作一般情形,进而否定整个科举制度的选拔效能。关注现实考试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和问题,能使我们对科举制的了解更为客观而深入。科举制并不是像许多人印象中的那么恶劣,即“非恶制也”,应该把“科举”当作一个中性词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人才制度的改革对于政权的巩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明代人才制度的改革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实行科举取士,实现了官吏科举化的历史转变,人才由多元变为一元,在全社会造成重料举、鄙薄技术的局面。由于人才单一化,科举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厚古薄今,虽然取得了巩固攻权的效果,也造成了中国人才结构失调,技术人才缺乏的严重局面,并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失去了良机,落在了先进国家的后边。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太学制与科举制在发展演进中衔接碰撞、互动影响。着眼于太学内部考察,太学制度的演变源于科举改革的背景,太学科举化趋势明显,科举制对太学解额及免解制度、教学与考试内容、管理制度制订实施具有强大导向作用。随着兴学改革中太学影响日盛及对科举制的悖反,朝臣围绕太学制度与科举制度的优劣之议、太学取士与科举取士的存废之议、释褐状元与科举状元的名望之议集体论辩,推动北宋教育改革发展。徽宗朝由诏罢科举取士到诏罢天下三舍取士,历经17年特殊时期,从政治经济形势、教育改革现状等考论其缘由,对深入论析太学制与科举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桂芬揭示了科举教育制度的弊病,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教育与书院教育,设立西学教育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实用人才。冯桂芬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的思想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对晚清教育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已走向衰亡阶段。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在扼杀维新运动三年后,又不得不沿着维新的道路走下去,高唱变法,于20世纪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其中主要有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但事实上,到了宣统二年,还出现中第举人的喜报,反映出清政府废科举制度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教学考核评估制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提出新的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介绍了该专业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炜 《培训与研究》2009,26(3):50-52,56
在清代,科举考试除常科外,还采用其他方式选拔人才,称为制科。制科是对常科的完善、补充和调整,也是在常科的基础上进行的科举改革。康熙十八年(1679年)的博学鸿词科以及光绪年间的经济特科就是两次重要的刺科。透过这两次制科可以看到,清代执政者力图从考试内容、录取标准、考试思想等各方面对科举制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论王筠"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人为本”是王筠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语文教育要想走出当时唯科举是从的困境,复归其本真使命,必须进行切实有效的“矫枉”。由此,他确立了“学生是人”的语文教育理念,井将其贯彻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此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可能性。这为当时语文教育如何摆脱科举束缚、自身主动作出积极回应,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