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例:从纸质的“空气流动演示箱”到“风的形成演示器” 在探究《风的形成》一课中,我们研制出新的教具和学具,成功地揭示了风的成因,捕捉住了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使空气流动而形成的微风。  相似文献   

2.
本课例以粗盐提纯引入,分析教材“实验活动 8”演示过程探究流程图的形成,从而归纳出以物质变化和操作为主线的“双线模型”分析法,并以此方法解读典型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3.
王乃平 《生物学教学》2010,35(12):28-28
“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一般使用“双凸透镜成像装置”直观地揭示眼球成像原理与特点,但在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及近视形成与矫正的模拟实验中,由于频繁的位置移动与透镜的反复转换,学生要把模型演示的现象联想迁移到眼球成像有一定的难度。本制作是选用空的纸牛奶盒模拟“封闭的眼球”,内壁视为视网膜。利用此简易模型可以进行眼球成像的系列探究活动,如演示眼球成像原理,探究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探究近视形成与近视眼矫正方法等。学生借助此模型的演示,更易将演示的现象迁移到认识真实眼球的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演示实验教学有被淡化的趋势。但演示实验仍然可以承载创设教学情境、学习规范操作、形成科学概念等育人功能。我们要继续传承演示实验的验证性、示范性、思维性、主导性和简约性,同时发展和改进演示实验,使之在创设探究情境、增强探究体验、延伸探究过程、挖掘探究深度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演示实验发挥出更强大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 《考试周刊》2012,(60):130-130
本文以教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演示实验为例谈谈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风的形成原因演示传统的作法是:用一个长方形木匣做“炉子”在木匣上面靠右的地方开一个圆洞,安装一个用纸的小“烟囱”,在木匣的左侧开一个洞做“炉门”,前面再装上  相似文献   

7.
差异化探究的实验课堂中,探究活动分为教师演示、结构化探究、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4个水平。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介绍如何利用4个学习站,实现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实验探究。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实例简要说明差异化探究的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8.
磊等 《生物学教学》2014,(2):50-51,79
本文以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为例,具体阐述氧气传感仪作为一种新颖的数字化实验设备在相关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即: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演示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演示实验)、探究胰岛素对金鱼血糖浓度的影响(分组实验)。以科学探究为教学主线,教学过程中以实验为载体,驱动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建构“激素”和“激素调节”的核心概念,并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结合相关的资料和生活实例,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探究细胞膜的主要功能”3个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中物理“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一节的内容,以“枪打落猴”的物理问题为原型,设计了基于PASCO传感器的定性演示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解决了教材中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科学思维,更深一步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加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从教材编写、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施、实验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对演示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化的途径进行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教材的编写,将探究性实验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素质,透彻地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合理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开展探究性教学,并对学生实验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余爱香 《江西教育》2003,(15):28-28
《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教学设备”。随着自然教学改革的深入,动手自制自然学具显得十分必要。(一)用简易材料制作学具演示实验。如在教学《风》一课时,为了说明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我事前做了一个长方形木匣(木匣的一端开一个圆形小孔  相似文献   

14.
需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的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模拟实验在现实生活当中 ,用肉眼来观察风形成的过程 ,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冷空气推动热空气流动的动画 ,冷空气流过来 ,推动热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再由冷空气来补充。整个流动过程 ,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 ,效果非常好。这一类的实验还有雨和霜的形成、霜和雪的关系和地层形成等。2 探究实验一些探究方面的实验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在小学自然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实验 ,也可以制成动画进行虚拟 ,让学生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如…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上《风的形成》这一课,因为没有现成教具,我课前用玻璃片制作了一个风箱。演示时,我在风箱口放一支燃着的蚊香,只见青烟袅袅笔直往上升。我接着在风箱里点燃蜡烛,蚊香的烟乖乖地拐进了风箱。“看见了吗?风箱里点燃蜡烛后产生了热空气,热空气上升,风箱口的冷空气进去补充,形成了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同学们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6.
巴中地区教育委员会于1999年4~5月举办了第4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南江中学教师罗丕科制作的“物体沉浮原理演示器”荣获一等奖。南江镇第四小学赵秀蓉、周德礼两位老师制作的“风的形成实验箱”获二等奖。巴中地区举办第4届自制教具评选活动@黄新成$四川省南江县教供站!635600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帆船航模大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学生简明的对话,引出该课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探究风的方向和强弱的欲望,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刮风的现象、观测风和风是怎样形成的三个活动,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本课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在室外探究。  相似文献   

18.
谭小红 《物理教师》2010,31(7):26-28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对于教材中一些惯俗的、或较难操作的、或实验对象可见度差的、或实验现象显示器失灵或变化幅度小的演示实验,物理教师必须广开探究思路,大胆改进.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例.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老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是不是符合课改理念时说,演示实验在课改中应尽量做到不用,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理念。我不赞同这种观点。譬如说,二年级科学课学“杠杆尺”,农村学生在课前很少有什么是杠杆尺及杠杆尺怎样才叫做平衡这方面的感性知识,所以上课时首先就要用演示实验,把实物“杠杆尺”展示给学生,把“杠杆尺平衡的形态”呈现出来,让学生感知。当然,这个演示实验,可以在学生做“杠杆尺平衡规律的探究实验之前,借学生的手来展示,借学生的嘴来说说“什么是杠杆尺及其平衡的形态”。可见,演示实验在新课程教学中同样…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利用几何画板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在动态变化过程帮助认识数学的本质,文章以一道习题为例,从直观感知、图象观察、揭示本质三个层面谈解析几何探究性课件的制作,并得出启示:应尽可能给学生预留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而不是简单地停留于化“抽象”为“形象”的演示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