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从这方面说,规律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一种思辨。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存在于人的主观之外,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又总是同许许多多有关的现象密切相联。从这方面说,规律总是存在于现象之中。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又认为,规律并不是这种种现象本身,或者所有这些现象的总和,而是现象之间的一种本质的联系。打个比喻,规律并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背  相似文献   

2.
五忌先入为主所谓先入为主,是指把先听到、看到的情况,作为判断事物的主要根据.显然,先入为主的现象,既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又是形而上学的反映。说其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因为它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先入为主,也似乎带有一点从实际出发的味道,但这个“实际”不是事物的整体,也不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更没有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只是一个很有局限的“实际”。这个很有局限的“实际”,还可能只是一种意见,一种看法,一种主观意识的东西,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传播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三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能在认识活动中从"经验事实"出发去建构传播理论,独立于认识主体的纯粹的客观自然事实和客观社会事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该将"说明"和"理解"非此即彼地看待,用什么方法、如何用乃至各种方法如何互补地发挥作用应依赖于认识主体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客观规律和传播理论分属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前者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传播学者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传播理论不能代替传播的客观规律。在传播学研究中,某一不变原则是不存在的,任何方法论思想都不是永久和普遍适用的,对传播学方法论应坚持多元的、互补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编辑学会第三届年会讨论了一个主题——编辑工作规范化问题,很必要。 任何工作都有规范。规范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遵循的准绳。规范不是规律,却是规律的反映,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规范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规律和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的用以指导工作的条文。开始,规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和相对稳定后便成为明文规定的共同遵守的标准。例如,建筑工程要服从工程建设的基本规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种表现形态,而必然性又往往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每一个偶然性中部或多或少地含有必然性的因素。实践中新东西的发现,常常是以偶然的形式出现的。就我们目前尚不十分完备的播音理论而言,无不是先行者们在自己的实践中,在认真的观察中,在向别种艺术的借鉴中,透过偶然揭示出来的必然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指出: “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回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断选集》第四卷240页)我们在播音工作中,注意必然性,并善于揭示偶然性中的必然,找出那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对于提高播音质量,对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播音理论,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写下这个标题,其实就隐含着这样两个前提:其一,档案学研究领域是有客观规律存在的;其二,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相似文献   

7.
规律就是“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它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这些规律。但能认识它,利用它。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规律。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客观规律,并用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遵循规律和科学发展两者是辨证的统一,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8.
对于“意境”这个概念,见的地方较广,诗歌讲究“诗境”,作文也讲意境,特别是散文、通讯,都讲究意境;画画、尤其是国画,更讲究意境。那么,作为视觉形象艺术的摄影也应讲究意境,讲究“形象大于思维”,即画面给人提供的东西很多,大于人的思维。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体感的画面。这里讲的主观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综合素质的…  相似文献   

9.
一编辑工作是否因时代而变化?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编辑工作当然不能例外。然而,这个问题的内在意义,要比这种简单化的回答方法更为深刻。 8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出版学研究,依我个人之见,重点是研究出版(包括编辑工作)的规律上,尽管目前对于究竟有哪些规律意见并不一致,对于规律本身的研究也有待深入,但“编辑工作是有规律的”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前提已为大家所接受。人们普遍承认,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各种体制之下的出版社,其编辑工作在内容、程序、方法等侧面确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这十年的出版学、编辑学研究,孜孜以求的就是这些共同的东西。简言之,是一个“共同”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人们要想达到任何一种目的,都必须依赖于管理。但在具体实践中,并不是任何一种管理都会实现目的的,因为管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管理才能使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错误的管理则会使人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所谓的科学管理是就人们对正确管理的要求和表述。也就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一、“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律违反了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新闻活动是社会的认识活动。深度报道标志着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升华,标志着由浅层直观转入深层思考。深度报道对事物的多侧面、全息摄影式、立体化的反映,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的。正像列宁所说:“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上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列宁《哲学笔记》210页)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客观事物的这一规律。新闻界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我们党纠正了左的路线之后,新闻界开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出版社的目标,而目标管理不是出版社的全部活动。目标本身存在着具体内容,有它自己的运动规律。目标管理只着重对目标的个性进行研究,掌握它与相关事物的联系和  相似文献   

13.
理论编辑学的中心,在于探索出编辑规律。编辑工作有些什么内在客观规律呢?似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编辑规律是众所公认地。这不是编辑工作没有规律,而是说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研究它的规律。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一种确定不移的趋势。正如列宁说的:“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我们研究编辑规律,就是要研究编辑工作内部的本质之间的联系。从上面认识出发,我不揣浅薄,试行提出自以为或是社会主义中国编辑规律三条,分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档案学者曾三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对档案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指出:"任何档案都是适应机关工作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形成的,不是人们凭主观愿望可以随意编写的,更不是由于档案人员的什么要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潘昕 《新闻三昧》2000,(1):36-37
企业报的难点,以其客观必然性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我们却能通过对难点的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难点的途径。企业报具有报纸的属性,又具有企业文化的属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存在,我们才能更深地体味出这样几对关系:一方面是企业报作用的主宰——企业最高层,一方面是作用的对象——广大员工。最高层对报纸的要求重在其意志的传播,员工则希冀着报纸给予更多有关或有用的信息;报纸作为传媒物、信息的载体,有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企业文化则表现出很强的从众趋势,在适当范围内的开展,没有到非必须严格遵循某种规律的地步。从企业报本身来看,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个认识是对的,但还不是全部内涵。广播电视决不只是喉舌功能,还有教育、信息、服务和娱乐功能等;广播电视是“官办”的,但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躺在政府身上。看来观念要来一个大转变,即要走兴办实业,发展事业的新路子。广播电视既是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工具,又是可开发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看到一篇题为《这个世界是谁的》的短文,说美日两家大报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不仅因为世界本身有大小之分,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千差万别,而且还有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与体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现象的新闻,具有鲜明的特征,即: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这些特征形成了新闻的本质属性,也形成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新闻自身的客观规律。“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列宁语)。新闻规律之所以有普通规律与特殊规律之分,就是因为在新闻现象中,有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同一的东西”,形成了普通规律;还有只存在于人类某个历史阶段中的“同一的东西”,则形成了特殊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从战争年代的“窑洞通讯社”到和平时期相对封闭的国内通讯社,再到当今跻身于世界四大通讯社之列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发展史,是几代新华人对有中国特色世界性通讯社客观规律艰苦探索的历史。 三个基本规律是通讯社的本质属性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照通讯社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因为:一、要把新华社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争取未来的更大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而这个理论的核心莫过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关于通讯社客观规律的理论。二、面对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通讯社的干部职工开始重新确定通讯社的座标和方位,寻找通讯社的优势和出路,即必须按照通讯社的规律办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三、按通讯社规律办事,具有很  相似文献   

20.
郑健 《军事记者》2003,(10):24-25
所谓报纸与读者的需求互动,一方面指报纸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把握、调整新闻宣传,读者需要什么内容,就宣传什么内容,喜欢什么形式,就采用什么形式,而不是脱离读者,从主观愿望出发,搞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指报纸要通过新闻宣传,对读者发挥好舆论影响和引导作用,甚至吸引读者参与其中,提升读者的认识,从而达到团结、教育、激励读者的目的。互动才能夯实报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报纸宣传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办报的目的从来都是服务读者、影响读者,而不是为办报而办报。党委机关报更是如此。要服务和影响,就必须注重读者这个对象。对此,毛泽东同志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