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通过树立和谐的高校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高校德育管理系统,深化和谐的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等增强大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晓红 《文教资料》2008,(9):174-175
高校德育能力是衡量高校和谐德育建设的一个标准,把"软实力"的构建贯穿于高校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德育"软实力"培育在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德育价值观与高校德育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同时也把高校德育资源通过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德育的合力,有效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部分,应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为其服务。培育和谐人才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用“和谐方法”育人是高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是增强和谐德育的重要体现,建立和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校园和谐氛围更浓烈,从而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内在建设,就能凸显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德育基地作为实施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整体构建和谐德育目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符合和谐社台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校本特色,推进和谐德育的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6.
生态德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客观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高校生态德育在环境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模式维护等方面的四种功能,发现内容片面化、目标抽象化、资源整合弱化以及文化建设虚化是影响高校生态德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满足系统功能要求,高校需要通过坚持价值引领、激活德育对象、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和谐氛围等途径来推动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一种境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和谐发展的理念审视、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体系,必须处理好知性与德性、应然与实然、预成与生成、德育与生命、教与学、德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肖蓉 《教育探索》2011,(10):132-134
和谐德育是当今高校德育的价值追求,将哲学范畴主体间性引入德育领域是对高校德育的理论创新.在主体间性视阈下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应坚持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德育理念,抛弃占有式的德育方法,在对话与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往实践,建立起和谐的师生间的德育关系,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存在着与社会生态之间的适应性不和谐、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匹配性不和谐以及发展性不和谐现象。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必须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从历史发展、社会需求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寻求依据,从目标、性质、构成、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对高校和谐德育的内容体系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目标作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的价值导向,是其他诸要素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的构建思路,应根据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系统的现状,加强和谐德育目标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加强总目标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德育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结构为基础,构建我国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推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政治进程;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增强社会活力。应解决江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这对构建江苏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创业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结合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应从营造和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系统创业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及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入手,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高等教育公平是重点和难点。高等院校要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则需要给予所有社会成员平等竞争的机会,所以只有实现了高等教育公平,社会才能公平,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保障。  相似文献   

15.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职业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高水平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可以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从而使社会稳定,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础部分,应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并为其服务。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内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等,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一致。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黄孙庆  曹方 《高教论坛》2006,(6):125-127,130
本文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等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各民族、各阶层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服务,促进文化交融,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等几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构建中高等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只有和谐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有了和谐的人才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人才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注重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为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物质基础和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一方面,和谐社会为和谐教育的发展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构建则需要和谐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