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郭玉  马峥 《编辑学报》2011,23(6):555-559
以2004--2008年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收录有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且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为数据来源,研究其中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的科技期刊的语种、地区、载文量、刊期分布以及学科主题与合作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4—2008年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收录有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且是我国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其中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的科技期刊的合作数量、合作对象、合作期刊的主办单位分布、合作期刊的学科、地域和语种分布、合作期刊影响因子和海外论文比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0年被SCI收录的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数据为基础,利用JCR提供的国际期刊文献计量指标,从发表论文期刊的国别、影响因子和我国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等视角分析研究了我国国际论文的发表态势,同时从国际期刊发表我国国际论文的发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国际论文对国际期刊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学科的现状及国际学术合作情况,旨在了解我国在该领域范围内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及国家合作方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2009—2019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5640篇环境/生态学科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时空分布与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探析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环境/生态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各国间知识流动日益频繁,但国家间合作分布异质性明显。中国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发表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论文的原始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全球化使国际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使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对全球科技资源进行利用和配置,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国家控制和运用科技资源的能力.学术论文产出直接反映出科研主体的科研水平和规模.通过对科学论文的国际合作测度可以反映全球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态势.基于SCI数据创建国际合作论文数据集,结合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国际合作整体发展特征、合作网络的子群演变、合作阵营的特征、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状况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并总结了12个学科近十年基础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被sCI收录的国际论文,从科学家、机构和国家之间合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美国科学情报所(ISI)出版的Wen of Science数据库为统计源,依据ISI2005年出版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的期刊分类体系,选择了JCR中"computer science"学科为统计对象.对该学科下的350种期刊1996-2006年发表的,机构署名中包含有"Peoples R China"的论文进行了检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的国际论文中,多作者合作是主流的研究方式.合著发表论文的规模以2~4人为主,并保持扩大的趋势.相对于国内机构之间的合作,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在质量和影响方面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参与国际文献交换,提升图书馆国际文献交换绩效水平,是实现国际文献交换预期目标、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保证国际文献交换获得成功的标准.以国际文献交换绩效作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文献交换绩效的内涵及属性分析为切入点,就提升国际文献交换绩效水平的意义做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文献交换绩效水平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国际文献交换效果,促进图书馆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8.
“开放合同数据”是开放政府数据的重点领域,更是国际反腐败开放数据的突破口,英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政府制定开放数据政策和参与国际合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网络调查方法,从反腐败和建设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视角,介绍英国政府开放合同数据的相关政策、标准和数据服务情况。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采购与合同从信息公开向数据开放的转变还很缓慢,应在政策支持、参与国际合作、标准化建设和质量保障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9.
马峥  王菁婷 《编辑学报》2014,26(6):529-531
通过对2013年1 919种以中文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名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期刊的命名规律是以学科主题属性为核心的"三段式"命名规律,通常依次由限定词、学科主题属性、文献属性3部分组合构成。限定词包括地域限定词、时间限定词、其他限定词3类;学科主题属性按照覆盖范围划分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及以下学科、多学科4个类别;文献属性归为研究前沿与进展快报类文献、研究成果文献、综述评述类文献3类。研究发现:我国核心期刊的命名约2/3聚焦于三级及以下学科主题;一些限制词和文献属性与期刊实际定位之间存在差距;设计标新立异的刊名是可以肯定的积极探索,但是存在使用国际名刊的刊名、使用标点符号和拉丁字母等设计误区。  相似文献   

10.
任娟 《出版与印刷》2021,31(5):33-41
以2015年至2019年发表在11种出版类CSSCI期刊上的15 628篇论文题录数据为样本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发文机构类型识别,发现出版学学科具有鲜明的行业导向和应用导向;通过发文一级机构识别和地域识别,发现研究群体表现出产研互动、学界与业界共同参与,以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绝对优势,北京地区的第一作者人数最多;通过发文二级机构的精准识别,发现作者合著呈现增长趋势,高校集聚效应明显,以同机构内部合作为主,以高校主导的跨机构合作为辅,且多为双机构合作模式。出版学学科发展未来应注重学科体系和核心问题的确立、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及提升研究群体的学科认同。  相似文献   

11.
从发文量、引文、国际化合作三个方面,以WebofScience(SCIE、SSCI、A&HCI)为数据源,研究了2003—2012年中国(大陆、港、澳、台)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的科研绩效。结果显示中国发文量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篇均被引频次和被引用率高于该学科的全球水平,中国主导率高于中国社会科学平均水平,但H指数低于全球水平,国际合作率也不高。  相似文献   

12.
《Nature》杂志1979-2001年刊载中国论文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979-2001年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全部论文的文献类型、发表年代、学科领域、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及合作度状况。结果表明:各年度论文总体上呈增长之势,但数量仍然较少;发表论文较多的学科是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研究者的国际合作伙伴主要是西方科学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科学计量学、数据挖掘技术,以1994-2006年Web of Sdence(含SCIE,SSCI和A&HCI)收录的中国发表论文为样本,从论文的机构类型分布、引用影响分布、国际科技合作与全部中国文献引用影响的对比、中国与国际著名机构的合作分布进行了研究,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描绘了1994年以来的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科技能力的影响以及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演变趋势,进而提出了中国各机构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采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际学术合作能够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知识创新,探讨国际合著论文中的国家贡献度,对反映国家领域影响力,提升国际合作态势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值和内容两个层面构建国际合著国家学术贡献度分析模型,以中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国际合著网络,结合学术贡献度计算公式,分析近十年中国在Information Science&Library Science(图书情报学,以下简称ISLS)领域的学术贡献度,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揭示中国学术参与主题的演化。结果表明:在数值方面,第一阶段中国学术贡献度较小,但第二阶段持续发力,成为国际合作中的后起之秀,学术贡献度仅次于美国;在内容方面,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演进,参与的学术主题呈多元化和深入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在这些区域内,通过一站式服务获取相关信息至 关重要。3 年前,基于谅解备忘录(MOU),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及韩国 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KISTI)建立了基于现有DOI 系统的长期合作机制。首先概要介绍分别由三机构运行管理的各自 国家的DOI 系统,以及三国之间的国际合作进展。然后,通过引入云服务平台的概念,提出未来的合作框架,以进一 步促进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概述《科学计量学》期刊近30年中外学者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特别是合著分 析法等方法在国际科技合作的起源和发展,科技合作的主体和收益,科技合作的发展趋 势及特点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文献计量学合著研究为国际科学合作决策提供的历史 事实和证据以及统计数据,是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有效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指出国际科技前沿是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规划、战略、路线图、资助机构通过各类计划、项目最新资助的战略投资重点领域,这些战略投资重点领域代表了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反映了科技强国政府、主流科技共同体和决策者的所思、所想、所为,直接反映国际科技前沿领域或科技前沿主题。认为国际科技前沿可划分为未来科技前沿和当前科技前沿。探讨未来科技前沿和当前科技前沿的分析方法、实施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结合近年在学科战略情报服务中的实践工作,梳理并整理归纳一个遴选和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目标领域的分析框架,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研合作是促进科学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探讨不同机构之间的科研论文合著情况,可以有效把握机构合作的整体现状与特征,有助于提高机构合作的绩效。本研究基于2010-2015 年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发表的论文,构建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Top15 高产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综合运用文献合著率、合作多样性、合作稳定度、合作绩效等度量指标,分析了机构合作的主要特征及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论文影响力相对有限,香港地区的科研机构在国际上学术认可度领先于大陆地区的科研机构;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对象不断拓宽、合作密度不断加强、合作论文产出不断提升成为我国近年来图书情报学领域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化的合作团队、多元的合作对象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科研机构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产出,提高其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傅恒 《编辑学报》1990,2(1):1-5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前进的步伐,同时也促使期刊编辑工作必须面向未来那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本文提出了如何把握作者的专业化加深的必然趋势,加强编辑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职责的培养;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的学术动态,确保学术论文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如何正确对待学术的国际性,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促成学术论文的进一步开放与交流。并探讨了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将走向一体化的趋势;同时论述了现代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对未来编辑工作的影响,指出了编辑工作的未来,任重道远,尚须努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hinese databases from 2006 to 2018.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Quantitatively, the absolut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increased. Specifically,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from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the number of domestic journal articles showed the reverse trend. Moreover,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each university over the years, we recognized that the ranking changes of universities fall into four categories: rising, declining, stable, and fluctuating. Qualitatively,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ublications issued by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greatly improved from 2006 to 2018. Moreover,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either international or domestic, we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general,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