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切实地指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方能言之有物.且较有新意.颇有见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感悟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者的生活,感悟作者从现实中概括出的生活,并能从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感悟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自悟、顿悟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感悟教学就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没有感悟就没有政治课。那么,高中政治课如何实施感悟教学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感悟,在真情实境中感悟。  相似文献   

4.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2):24-25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其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试想,一个从没住过医院、而且对与医院有关的概念没有一点了解的孩子,一旦阅读中碰到“医院”“住院”“挂水”“把脉”等词语,不管教者怎样讲解,他也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必须在丰富学生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实践积累的前提下,根据阅读与生活间的联系,巧妙地把生活活水引进阅读,以帮助学生构建现实生活与语言阅读的联系,让他们凭借生活基础去感悟语言。一、凭借生活,感悟语言形象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相似文献   

6.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构建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感悟、回归生活提供清新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何伟红 《教学月刊》2006,(12):12-13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悟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促写,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创设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慨然有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感知其写作示范性的能力。在感悟式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为了把感悟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领会探索语境、意境,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或生活经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得到开悟。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感悟教学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诵读中感悟,在想象中感悟,在推敲比较中感悟,在联系语境中感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使学生有美妙的思想体会,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体验与感悟是学生生来就具有的精神需要。学生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其存在的基本形式不仅是认知,还包括体验和感悟等多种形式。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无一不是以认知为基础,通过主体体验和内心感悟完成的。学生生活最高层次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相似文献   

10.
去信向您谈谈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的问题,请您发表高见。面对生活,人们说的较多的是“感悟”,但感悟是什么?怎么感悟?似乎有些不甚明了。在这里,我不揣浅陋,概述三点。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同一材料,接受主体不同,感悟就不同,立意自然也不同;另一方面,作家个性不同,经历的生活不同,心理志趣不同,表现主旨时,摄入心灵的材料也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多角度发掘,创设不同立意;同时,对同一立意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比,从作家的个性、生活时代上发现其差异,理解其选择材料的良苦用心,进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发挥其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发习作资源,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为学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积淀厚实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的作文指导课中,我们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重现生活、畅谈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比如,学生的作文《用心看世界》,就是一篇“感悟”深邃的好作品。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  相似文献   

15.
何谓感悟呢?感悟是指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透过文本言语的表层意义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对文本进行一系列品味与揣摩、审视与重组、提炼与升华,从而领悟作品内涵,发现理趣。语文课的阅读感悟旨在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抓住文本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深入挖掘,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进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因此,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我们都应找到文本中能刺激学生积极感悟的动情点、兴奋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与兴趣指向,力求在作业设计上实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立足文本解读与赏析,寻求、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借此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文本,感悟生活,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0):26-27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使我们的社会显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表演,从而把语文学习的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社会,把学生作为社会中、生活中的一个个角色,那么,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就能得到语言情境、语言内涵、语言情感的感悟,得到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生活情趣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一、课堂表演的多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表演要有明确的目…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惑陪。感悟是受到感动而醒悟。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生活经验严重匮乏,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切合学情特征、抛开长者经历、遵从摩浯流程地把握感悟的生成元素,那么,学生也只能在被弄得“一头雾水”中,产生不出教学预设均感悟应有绩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实中的"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现象,应该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留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书写,在书写中提升。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情绪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抒写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