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从"夬"的字共有23个,同从"夬"得声的这些字,许慎在标注其读音时,不仅仅用"从某,某声"的标记方法,还用了"从某,某省声"的说法,这种省声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别字音。《说文》解释"夬"为"分決"之意,但就其甲骨文字形来看,本应该是"两手持玉"之会意,故从"夬"的字在其意义上可以分成"缺损"义、"小"义、"分别"义、"表示……的样子"等义,这是形声字的声符示源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典籍中 ,“天、帝、王、后”是一组表示君主名号的词。《尔雅·释诂》 :“天、帝、王、后 ,君也”。君是君主 ,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以为 ,《释诂》篇都解释字 (词 )的本义。那么 ,君是“天、帝、王、后”的本义吗 ?它们是如何用来表示君主的呢 ?天 :在甲骨文中主要有 ,这样几种形态 ,字形象一个站立的人形而特别突出人的头 ,因此我们认为天的本义是人的头 ,按许慎“六书”分析 ,该字应属于指事字。《说文解字》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大”。许慎释天 ,他只看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字形 ,天作 ,而没有看到早期的甲…  相似文献   

3.
《小弁》出自《诗经·小雅》,旧说是周幽王太子宜咎因褒姒之谗言被放逐,太子怨刺其父之诗。前人对诗句"我心忧伤,惄焉如捣"中"捣"字的解释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假借义,通"疛"或"?","心疾"义;另一种认为是本义,"舂"或是"捣碎"。通过对"捣"字的甲骨文字形、文献印证、诗文创作、同义连用及"捣"字所在词句的词性、句义等各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捣"字用的是本义,不存在假借义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禾部共87字,所收之字均与禾有关。本文从"禾"部字的编排、文字的归部以及字形、体例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解说"禾"部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吕杰 《语文知识》2013,(2):49-51
文章根据《说文解字》等对字形的说解,再结合文献资料对"尧"字族进行了研究,认为"尧"字族的字多有高义。试根据"母文表义"的说法,逐个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字形推断法 该法又称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凭字形。分析字形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进而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以“引”字为例。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弓也,从弓从引。”《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开弓像是把弓弦拉长了,所以“引”有延长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兵欲攻燕。”  相似文献   

7.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不仅要靠积累,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一、字形推断法该法又称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凭字形。分析字形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以“引”字为例。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弓也,从弓从引”。《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开弓像是把弓弦拉长了,所以“引”有延长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兵欲攻燕”。开弓是把箭导向后方,所以“引”又有“…  相似文献   

8.
张院利 《天中学刊》2012,27(6):102-104
大量的出土文字材料证明《说文》对某些字形、音、义的说解并非完全正确。《说文》对"犀"和"委"的说解当作修正。"犀"字当是从""省声,"委"字当从女从禾,禾亦声。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先秦时期"殿"字是一个动词。从词义来源、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和用法流变四个角度对"殿"字在《左传》中的谓词用法加以分析,"殿"的"殿后"义应视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其本身还没有发展成为表示行为的动词。  相似文献   

10.
年的古写上半从“禾”,下半很像一个“千”字。禾是庄稼,千是人字的变形,禾与千重叠像人负禾的样子,表示一年一度的丰收。禾熟是年字的初义。由于庄稼一年一熟,年又有了“一年”“过年”等时令意义。《通雅》说:“禾为年……年取禾一熟。”这也与《说文》的说法相同,“年,禾熟也”。不过,正楷的年字,已看不出禾与人了,从甲骨、金文以及小篆体中,还可清晰地看到禾与人的字形结构。除此,还可以从“年成”“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大有年”等语词中,细细体会,揣摩出年与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字诂林》中的"鬼"字头下,有几种与"鬼"字相近的字形。关于这些字形,有的学者认为是"鬼"字的异体,有的认为不是,一直颇有争议。从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字形分析和辞例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字与"鬼"字的关系,并指出其中几种字形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鬼"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12.
义利关系是中国思想界的永恒话题。这是因为这对矛盾的处理总是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影响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从文字结构解析 ,“义” ,上“羊”下“我” ,“我”为兵器 ,以兵器杀羊分肉 ,表示合理分配。“利” ,左“禾”右“刀” ,以“刀”割“禾” ,从收获中引申出物质利益。当“义”逐渐演变为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最高的原则和道德价值时 ,“利”也成了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好处。尽管中国思想界从来没有停止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和义利合一等思想的讨论 ,但二者并非势不两立的观点 ,已基本为思想界…  相似文献   

13.
从《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检索到以"票"作声符的字有"僄""剽""嘌""嫖""幖""慓"等22个。依据"声符示源"的原则,这些形声字的词义与"票"存在一定的联系。"票"具有三个意义特征:轻举、迅疾、明白,并引申出末端、浅色义。"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刀部共70字,所收之字均与刀有关。本文从"刀"部字的编排,文字的归部以及解说字形,解说体例等方面对"刀"部字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汉字字族理论,从分析考释《说文解字》中以“果”为声符的十三个字与“果”的声义关系,认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相同或相近,所记录词义同出一源,是一组以“果”为母文的同族字。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月”“岁”这三个词的用法,马建忠最早在《文通》的“指示代字”项里列举了如下例子并加以解说: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岁、月两字单用,即逐岁、逐月之意。韩《许国公神道碑》:“使日月至。”犹云每月每日遣使来。马氏在这里并未论及到“日”“月”“岁”在句中做什么成分。他指出:“大抵事物不一,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形、音、义紧密结合而着重抓字形《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把汉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起来,着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每一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字怎样写、怎样读、表示什么意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字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约注》、《广韵》等对"多"、"召"族字进行考释,从而发现"多"族字含有"张大"义;"召"族字含有"告诉"义,"动态"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孽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孽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20.
汉字字族的研究,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依据汉字字族理论,分析考释了《说文解字》中20个以"夋"为声符的形声字与"夋"的声义关系,从而分析得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并且所记录的词义都同出一源,即是一组以"夋"为母文的同族字。本文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为汉字字族理论提供一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