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 ,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现代化课程理论把环境因素作为儿童德育教育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们以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为设计思路 ,以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关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部分教育内容为依据设计了本《德育棋》。它采用了在教学中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相配…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现代化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把环境因素作为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我们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教育内容设计了《儿童四季棋》,它采用了与学习内容相配合的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整合了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程 ,(以下简称品德与社会 )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主要是从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 ,认识社会的需要出发 ,将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价值观和初…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提出的生活德育理念、价值取向理念、尊重儿童理念和意义建构理念,是课程的精髓所在。它既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柱石,又  相似文献   

5.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理念,并强调本课程教学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生活是一种无所不包的活动,其中包括机体,也包括环境;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追求的,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儿童是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开展活动,使活动所蕴涵的个体真正与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现代化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把环境因素作为潜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我们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的部分教育内容设计了《儿童四季棋》 ,它采用了与学习内容相配合的在“玩”中学的方式。“游戏是儿童的有效学习方式 ,对培养儿童的情感 ,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本游戏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 ,将一年四季气候的特征和各季节出现的与之相关的动物 ,植物 ,事物之间的变化等知…  相似文献   

8.
小学新课程《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新课改后设置的一门对于儿童品德养成、价值观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但在小学中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科教学需要,以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执教能力为已任,把该学科纳入教学范围,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知识的讲授、训练,提高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约束力与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标准灵活性增强,是新一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但《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规范和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还必须具有约束力。从当前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来看:强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地方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大纲,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权威性,严肃执行课程标准的纪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在阐述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时多次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农村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为"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座谈访问法、问卷调查法,从认知角度研究基层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的认可程度较高,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发生转变,对实施《课程标准》的条件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家居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依托对课程体系的分析,对该课程标准进行界定,提出将职业岗位技能的相应要求贯穿到课程内容中,提出《家居设计》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的构想策略,旨在为高职家居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推进高职装饰设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分析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教育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 ,为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 ,为体育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解放提供了体育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难得的契机和巨大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小学新课改后设置的一门对于儿童品德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课程,但目前小学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口语课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科教学需要,以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执教能力为已任,把该学科纳入教学范围,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知识的讲授、训练,提高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与人文素养作为终极目标。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语文教学效果的多视角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及人文精神构建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标准研究为例,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A 教学说明1.指导思想:以品德内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努力创设小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乐学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是说认识的过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