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2 0世纪语言学发展史中 ,语言研究始终以两大思潮向前发展 :一是形式主义 ,另一个是功能主义。前者由当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开创 ;后者以韩礼德为典范。形式主义者注重语言的形式 ,认为它独立于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功能主义者认为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有利于语言形式的形成。从表面上看 ,这两大思潮是对立的 ;但是他们在“语言系统观”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等方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教育的新形式,并作为一种基于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模式正逐渐被广泛地实践.校本研修就是“以校为本”的研修,研讨和修业过程.教师多元发展指的是教师发展呈多维度、多方向、有特色的发展,关注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校本研修和教师多元发展;两者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标,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两者共生共存,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且也是民族心理、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要素,思维模式决定思维方法。就个体而言,思维方法决定其基本素质;就民族而言,思维方法决定了民族文明程度。然而思维方法具有可朔性,而思维模式犹如其民族传统是不可改变的。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可以互为补充,而不能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母语以外的语言永远都只能是完善一个人思维的基础学科。如果我们承认外语的基础学科作用,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去学习外语、教授外语,那么,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材,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职业道德意识与公民道德意识紧密联系,从静态的理论层面来看,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一种基于契约关系的道德意识,前者是后者不可分割的部分;从动态的现实层面来看,职业道德意识还可以成为后者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在中国的现实中,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公民道德意识的发育和培养,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体育过程有两个规律,一个是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个是体质强弱变化的规律;前者主要是运动教学沿用的规律,后者主要是增强体质遵循的规律;前者是以巴氏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后者是以生物学的新陈代谢为机理,两者的科学原理不同,用途也各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8年生和50年生文冠果的生长和结实特性.结果表明,前者的单株结实数、果实纵横径和种子千粒重均明显大于后者,而单果种子数在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8年生文冠果2年生枝花总数是50年生文冠果的1.66倍,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雌花比例在2种林龄文冠果间无显著差异,而后者的座...  相似文献   

7.
化学史中,卡文迪什(1731—1810)和拉瓦锡(1743—1794)都是气体化学时期的著名人物。他们都是富人中的学者,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技术,都在住所建起了很好的实验室。前者是英国人,发现并研究了氢气;后者是法国人,参与发现并研究了氧气。前者性格内向,终身未娶;后者声名显赫,家庭幸福。前者近80岁时无疾而终,悄然去世;后者51岁时被送上断头台,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8.
作为清代两部重要的文言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和《子不语》,其形象多出现鬼狐妖魅,其内容多涉及因果报应和科举取士.但二者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这与蒲松龄和袁枚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创作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多理想,后者少热情;前者赞美封建伦理,后者怀疑否定传统;前者多情感渲泄,后者重理智张扬.此乃二书同中有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家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从1979年到198 3年这五年内主要围绕着"语言和思维孰后"和"语言与思维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次讨论取得了一定范围内的共识,但仍有一些分歧.这次讨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我国学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冯强 《江汉学术》2011,(3):36-41
在萧开愚的诗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语言本体和语言层次的悖论,前者要求诗歌面对现实时绝对的自足性,后者则更多地考虑了现实对诗歌的的参照和渗透作用.萧开愚的可贵之处是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虽然他对汉语性和诗歌形式的强调可能使他在诗坛上曲高和寡,但他对现实的关注也使他写出<破烂的田野>这样的愤怒之作.如果他那里存在...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离不开对产权的界定 ,而产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 ,它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产权和物质资本产权两个方面 ,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前者决定后者 ,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二者之所以表现为一种文化属性 ,是由于产权所必须具有的刚性和强度所致。因此 ,人众之间无意识地形成相互尊重和认可的产权文化是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忧惠意识与忠君观念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自觉,而后者既是封建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又是知识分子们自愿行为.从忧国、忧民到忧君显示了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以两汉为例,对这一问题浅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都关注一个共同的问题:怎样使用语言交际;两者都重视对语言的功能、语境和意义的研究,且两个学科在语言的功能方面、语境方面、意义方面既有联系又具有互补性,如果两者能够开展合作,互相借鉴,就能更好、更全面地解释语言交际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语言和思维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方式也各异。通过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站在更高的哲学角度上探讨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以使译者重视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译出准确性更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过程有两大规律,一个是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另一个是体质强弱变化的规律。前者是运动教学沿用的规律,后者是增强体质遵循的规律。前者是以巴氏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后者是以生物学的新陈代谢为机理,两者科学原理不同,用途各异,各行其事,互不对立,彼此也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从 1916年到 192 6年间 ,李大钊与段祺瑞有过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集中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政治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观望、拥护、失望、声讨直至公开武装斗争的演变过程。李大钊曾经拥段的历史事实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亟变之世的政治气候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语言活动的深层机制,思维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表达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视点转换是常用的弥合语言差异的有效的变通措施之一。从思维倾向和外显方式两个维度对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视点转换进行归因分析,两者的思维形态和用语习惯凸显各自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教学理念、教材结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早起鸟儿童思维英语课程》和《外研社幼儿园英语》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以"思维与英语训练同步,营造母语环境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理念,教材围绕六大主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小单元,教学方法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后者的主要教学理念是寓教于乐,把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主要以"主题-情景对话-词汇-句型-游戏"为主线,吸收了当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综合了交际法、情景法等语言教学法,并借鉴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新式学堂和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时期的新生事物.就出现的时间而言,新式学堂较奖励出身制度略早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就各自的影响而言,新式学堂似乎在历史上享有更加重要的声誉与地位.因此,历来的学者将更多的精力和笔墨倾注于前者上,忽略了后者.本文则试图从探讨二者的关系出发,理清二者在清末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关系,弥补奖励出身制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维障碍主要包括“问题解决中的思维障碍”和“概念思维障碍”,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前者主要有:“先入为主”的障碍,分割、孤立障碍,思维方式简单化、片面化障碍,知识断链;后者主要有:概念生成中的障碍,概念分析中的障碍,概念组织中的障碍。根据认知建构理论,教学中应进行随机通达教学,实行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有利的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