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愈加密切,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接受审美与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上进行探讨,以刘白羽的散文《日出》的译文为例,分析在接受审美理论下如何进行散文翻译。研究发现,审美视角下的散文译文语言表达应自凝炼,此外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读者期待视野,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成一部成功的散文译作。  相似文献   

3.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体学修辞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修辞学自古至今一直是语言学家普遍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文学作品和翻译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修辞手法如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得到有效应用值得探讨。只有依据电影内容,恰当地选择语言手段,选择适当的修辞方法,才能达到电影内容和审美价值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自问世以来,引起社会上广大读者的关注,同时也吸引大批学者们为之展开一系列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大多从神话、宗教、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等角度着手,很少从翻译的视角尤其是翻译过程中读者的接受角度对文本进行探讨。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从接受理论中的"读者期待视野"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进行分析,并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哈利·波特》两种译本的用词做简要解析,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通过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创作出适合儿童读者的翻译作品,从而使译作更容易让儿童接受,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与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外宣翻译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河北省文化外宣英译文本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读者的审美体验、经验和趣味有机融合到外宣英译的过程中,以构建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重译指的是在原作有翻译本的情况下,对原作进行重新翻译的一种行为结果,层出不穷的重译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外文学翻译史上一种令人高度关注的一种现象。重译要想出彩,必须和原译本保持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理解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与了解文学重译本的美学意义,利用美学尤其是美学接受的观点对文学重译本间的差异与在读者理解阶段出现的差异因素进行总结。文中讨论的重点在于接受理论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展重译工作,分别从译者与读者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初步将评注式翻译教学模式引入甘肃省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对所在单位教授的大二两个班的71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该翻译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有一定效果;大多数学生表示能接受、能理解该教学模式,能激发自己的翻译积极性和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方修辞学是在语言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关注的一门学科,本文拟从对比的角度来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和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9.
中国翻译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翻译家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出中国的翻译理论有独特的目的和取向,与民生国运直接挂钩,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价值诉求.而且中国翻译学“自成体系”,读者的接受倾向和译作的社会功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理论的取向和审美.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观点的转变赋予了翻译学习新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就出自这场转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角色进行了重申。逐渐,学者们也真正认识到译者才是翻译的主体,才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长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过明确的认可及肯定,因此难免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大量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翻译过程是译者的思维行动过程,通过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及理论的回顾,从而在理论上深化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使翻译理论研究向纵深推进,以理论指导实践,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译文读者的意识形态会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原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本在译入语社会的接受情况方面。译者在作抉择时会不可避免地考虑到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观点的转变赋予了翻译学习新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就出自这场转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角色进行了重申。逐渐,学者们也真正认识到译者才是翻译的主体,才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长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过明确的认可及肯定,因此难免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大量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翻译研究从传统的静态过程转变为动态的推理过程,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对关联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作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15.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活动中,译入语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与审美体验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而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与"审美距离"概念的提出恰好弥补了文化翻译中存在的译入语读者对翻译文本的审美缺陷问题.在接受美学视野内,翻译的文本不但要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更要起到开拓读者接受视野的作用.唯有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文本保有一定的阅读空间和审...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比喻,什么叫比拟,经过几十年来的专家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致的定势的看法,似乎是无须争议的了。然而,只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一些权威性的教材、专著、工具书,对比喻和比拟下的定义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看我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修辞学专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留白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从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留白在模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翻译过程研究中的译者专长研究已发展成为西方翻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译者专长研究可为全面提高译者翻译质量和翻译教学培训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本文集中引介了西方翻译过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成果,重点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针对译者专长研究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国内译者在专长研究的开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