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它是以音响为“原料”,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造成听觉上的刺激,这种刺激造成心理反应,再通过模拟、暗示、类比、联想使人产生感受,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所以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它能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如果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变化,也就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从而理解作曲家的感情,推知他的思想、他的追求,这样长期受到熏陶,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精神面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发展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课外欣赏音乐的条件更好,时间更多,能够大量地听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怎样才能使学生欣赏好一首音乐作品,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要求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出来。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听足、听精、听细,才能不断强化他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逐步丰富音乐体验、培养听觉感知,最终使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在"听"的安排上是充  相似文献   

3.
听觉感受能力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一种以听觉为基础的基本音乐能力。我们通过音乐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听觉感受能力也是音乐识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中音符、旋律和色彩等自然要素的感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音乐水平。本文将探析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意义及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5.
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上有着其它音乐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学生必须用心才能感受到器乐曲内在的含蓄性、抽象性,并通过内心听觉来指导自己的演奏。当学生内心听觉得到良好的培养时,他们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犹如心灵的琴弦被拨动,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歌唱、器乐演奏或理论创作,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而这些声音又要通过听觉来感受。因而,做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好的音乐听感是必备条件。但好的音乐听觉并非人人具备,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  相似文献   

8.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个学生读谱正确,技术娴熟,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却不能奏出与作品本身相匹配、相符合的正确的声音.原因便在于演奏者在演奏时缺乏心理听觉能的能力培养与训练.钢琴演奏中,生理听觉能决定着是否正确地奏出谱面的乐音,而心理听觉才能最终决定是否用正确的声音表现出了谱面的音乐.因此,心理听觉训练是钢琴练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要想演奏出真正符合作品要求的声音,必须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听觉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董丽丽 《文教资料》2006,(21):162-163
我校《视唱练耳》教学是对非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主要是:通过视唱练习、听觉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音高感、节奏感、调性调式感,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培养学生正确的音高感、节奏感,使学生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听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月霞 《儿童音乐》2014,(4):42-43,47
正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美的意识、美的情感,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一、听觉感之、情感融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是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只有让学生亲自去聆听音乐、咀嚼音乐、享受音乐,才会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变化有致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起伏跌荡的旋律,才能用"心"去体味音乐之美。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为例: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乐曲时,教师采用让学  相似文献   

12.
内心音乐听觉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经研究,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主要从音高感和旋律感的培养进行具体策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是音乐形象的标准化使音乐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参与才能将其中的乐音、思想、内涵等加以传达.音乐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的艺术,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乐具有了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是音乐形象的标准化使音乐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培养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对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摆在我们教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关系到每个学生对所学音乐的真正认知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聆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注重和发挥聆听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是提高他们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钢琴教学是一门授予学生演奏技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科目,但是目前很多钢琴教学都进入了注重演奏技巧而忽略了音乐表现力的误区中,导致学生的演奏毫无魅力.本文阐述了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意义,提出了教学中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钢琴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来巩固钢琴基础,不断培养敏锐的听觉和内心歌唱性,达到提高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等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及多方面能力方面的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中学的整体教学中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 ,它是以音响为“原料” ,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造成听觉上的刺激 ,这种刺激造成心理反应 ,再通过模拟、暗示、类比、联想使人产生感受 ,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 ,所以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它能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 ,如果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变化 ,也就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 ,从而理解作曲家的感情 ,推知他的思想、他的追求 ,这样长期受到熏陶 ,就会潜移默化 ,影响人的精神面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丰富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 ,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