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朝特别是梁陈时期,宫体诗特别盛行。 南朝宫体诗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女性的描写。“女性”作为宫体诗的一个题材,而且是重要的题材,影响是很大的。许多人对宫体诗的看法就是依据这部分诗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宫体诗是活跃在南朝齐梁时期约100年间的一种以描写女性容貌、举止、神态等为主要题材的诗体,它的产生无疑有南朝乐府民歌提供的诸多因素。正如刘师培云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谏自昔。晋、宋  相似文献   

3.
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产生于大致相同的时代,对产生于相似背景下的不同文学体裁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主要对齐梁宫体诗与南朝民歌在产生与发展的条件、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与论证。  相似文献   

4.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期文学革新的意识增强,文学开始崇尚声色之美。在这个特定时期产生的宫体诗,是作家为了摆脱玄言诗的影响、山水题材的束缚,追求"新变"的产物。注重女性审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宫体诗产生之际所追求的诗歌理想。尽管宫体诗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有许多描绘女性及其与女性相关物事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横吹曲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乐曲的直接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组歌曲。南朝诗人对之进行了大量的拟作,从这些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横吹曲为南朝诗人在内容题材方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南朝诗人们把写作宫体诗的种种艺术技巧也广泛应用到了拟作之中,从而初步形成了南北文风的合流。这一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抒情性是南朝宫体诗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这与魏晋以来重情的文化思潮及齐梁文人对情性说的鼓吹相呼应,同时与南朝乐府民歌言情的特点一脉相承。但是,从情感美学的角度对宫体诗中表现的“情”进行剖析,就会发现它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了宫体诗不能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8.
初唐至盛唐,是咏妓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南朝宫体诗影响,唐初咏妓诗未能挣脱绮艳遗风之束缚。其后一百多年间,咏妓诗经历了诗境由单调狭小走向丰广多元、诗情由空虚浮华走向寄托遥深的过程,从而使咏妓诗从南朝宫体艳诗中挣脱出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为后世咏妓诗开拓了题材疆域,打破了情感禁锢,成为咏妓诗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研究历史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来说,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宫体界说辨——兼论宫体诗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宫体诗活跃于梁代以迄初唐。这一时段诗坛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艳诗的剧增,而其他题材的诗都非此时所特有,因此艳诗被视为宫体诗的本质特征。但宫体诗又不同于一般的艳诗,它是具有新变体特征的艳诗。因此,宫体诗的界说就应是: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讫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轻艳为特征的新变体艳诗。以此为尺度,可把南朝以讫初唐的文人艳诗区分为三种类型:1、以描写为主的,这是典型的宫体诗;2、以抒情为主的,也属于宫体诗,只是在典型的程度上不及前者;3、文人拟民歌的艳诗,这类诗不能划入宫体诗,但因其与宫体诗发展有关,可称为“准宫体诗”。  相似文献   

11.
浸染着南朝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萧纲宫体诗,从古典诗歌题材到审美表现领域,都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审美指向、审美形式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萧纲宫体诗精雕细描出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并由此探讨其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宫体词”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延续。与宫体诗一样,它在题材上于清富的环境中写女性娇柔美丽,进而引出男女之情;手法上使用第三人称、物象堆积和结尾点题;风格上以带“合法”性的香艳为主,是宫体诗在词体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本回顾二十世纪学术界对南朝宫体诗的研究历程,着重挖掘,梳理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力求客观,真实地展示二十世纪内不同时期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辨情况,以揭示南朝宫体诗研究领域学术思想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我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人们普遍认为,其七绝具有"婉丽"、"锤炼"的风格特色.笔者认为,这一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王昌龄以女性为题材的七绝中,它是王昌龄继承并改造齐梁宫体诗的结果.本文从七绝体裁、诗作题材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宫体诗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概念,从题材内容上来说,它只能是艳诗;从艺术风格上来说,他表现出的是"轻艳"而并非"新变";从存续时间上来说,它只能是从梁代至初唐时期出现的,另外,宫体诗有它相对固定的作家群。  相似文献   

17.
宫体诗是活跃在南朝齐梁时期约100年间的一种以描写女性容貌、举止、神态等为主要题材的诗体,它的产生无疑有南朝乐府民歌提供的诸多因素。正如刘师培云“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谏自昔。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歌》、《白芝歌》、《白铜樱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于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  相似文献   

18.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发展,采莲歌曲恢复民间本色,焕发生机,具有丰富的内涵。采莲也从相对单纯的发展成为具有多重象征的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