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伦理学是一门科学”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科学”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科学的伦理学”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科学”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普遍性的正确的、真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曼思曾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智慧地说明了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和坏习惯的难克服性。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体现了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  相似文献   

3.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一论断,指出了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利用科学方法来强化科学实验,力求做到知识传授和  相似文献   

4.
在真理论中,关于客观真理、好象早成定论。但是,客观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也。既然把真理定义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它属于认识范畴,怎么又说它是客观的呢?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讨论了多年,说有的,说无的,其论据都有难以说服对方的地方。关于真理标准与逻辑论证问题,不少论著,既说实践是“唯一标准”,又说“有些理论要逻辑思维来证明”,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5.
“灞柳风雪”为“关中八景”之一,历来为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折柳赠别之所。关于“灞桥”一名的由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要说“灞桥”,还得先从“灞河”谈起。《水经注》卷19《渭水注》云:灞水“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中有桥,谓之霸桥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境界”(意境)说,在我国词学以至整个文论发展史上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跟西方的某些文论遗产,特别是康德的“美的理想”、‘“审美意象”说,叔本华关于“审美静观方式”与“无意志”、“无痛苦境界”说,关系也颇密切。从二十世纪初期直到今天,这一理论在我国文艺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氏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意象”在不同的艺术范畴有特定的所指,关于它的意义应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地说“意象”有两种指向:一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即imagery。这是留存于创作者或鉴赏者心中而不能直接诉诸视觉等器官的印象或幻象,有时又称之为表象,属于想象思维的一种类型。二是艺术方法以及由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类型——意象艺术。从审美心理角度说,它是心与物的同一,从文本的审美特征言,它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意象不同于心理学上的imagery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意象也不同于象征(symbol).意象的创造和鉴赏方式是内向型、接近式的联想:象征的创造和方式属于外向型、相似的联想。这是他们作为符号功能的具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9.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10.
摘要:学校体育基础教育改革至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被热议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结论。研究采用文献法,对影响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进步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学生中心说”,要素主义教育的“教师中心说”、结构主义教育的“学科中心说”,在教师与学生关系定位方面的尖锐对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学理方面解释了两者之间非抵牾性的关系和各自的含义。研究认为,从教学论对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预成型和生成性理论阐释,以及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于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来看,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并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共振,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将教和学割裂开来与对立起来,提出谁比谁更重要和以谁为主都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不仅不是一对矛盾体,而且是互相统一、又互相促进的无抵牾关系。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教师必须做到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心中有“学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心中有“学生”。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学特性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学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种认为文学是人学。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觉得“形象说”只从形式着眼来规定文学的根本特征,认为文学和哲学的内容一样,却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反映形式,这就违反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规律。对于“人学”说,人们没有彻底否定它,而是认为它较为宽泛、笼统,缺乏科学的具体规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便有人在“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2.
二、学习沈括善于观察思考的科学品质培养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球磁场及其相关磁现象是现代电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地磁场已成为许多国家日夜不停的长期监测对象,除陆地外还包括海洋和太空中的观测,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多种矿物探测、地质结构探测、地磁定向和导航、太阳活动预报、对无线电通信和气候的影响。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入手。“观”是用一切感观接受和体验信息;“察”就是考察、研究、思考。观察要有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行为习惯,某些表面上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可能导致重要的科学发现。沈括在记述用天然磁石磨擦钢针可以指南时指出:“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里是“常微偏东”而不是必微偏东。他在说到悬挂磁针时,也是说“针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题词15周年之际,我们召开这个笔谈会的主要意图是:一、加深对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二、回顾15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果;三、规划如何在“三个面向”指引下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在这几者之间,“读”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听”和“说”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关的内容,毕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我们也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无兴趣、兴趣大小.兴趣浓淡,其心理状态与实际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可以说,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教育应该是倏忽的风,及时的雨,而不是雨后才高悬于天际的彩虹。人常说:风雨过后见彩虹。可见,彩虹之于风雨具有滞后效应。而教育需要先行,国运的昌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都是建立在教育这个先行工程、基础工程之上的。何况,就教育观念而言,它也应该是具有前瞻性、预设性先于彩虹而经天行地的“风雨”,而不是总是“慢半拍”才姗姗显影的彩虹。  相似文献   

17.
“距离说”作为源自西方的文学理论,它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距离说”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远”范畴有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成为其被接受的历史前提;另一方面,“距离说”的引入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进行了回应.它作为一条线索,隐约贯穿了王国维、朱光潜、周作人等人的美学思想,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复合词“可怜”不同,古代汉语中的“可怜”却是两个文言单词,具有助动词“可”和动词“怜”的意义与作用,含义要广泛得多。 说它广泛,是指它除了本义外,还有一大群引申义。 那么,它的本义是什么呢?是怜悯、值得怜悯。《尔雅·释训》:“怜,抚掩之也。”《广雅》:“抚掩,谓慰恤也。”如: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说多叫人怜悯啊,征人早巳战死沙场,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而思妇却还不知道,还在梦境中盼望他早日回来团聚。王安石《明妃曲》:“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庭,是说明妃心里知道这次一去匈奴再也不能回来,多么叫人哀怜啊,她眷恋祖国,穿尽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在展示出勃勃生机,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已引起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它的出现,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进步意义。同时,也有力地印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  相似文献   

20.
史学概论是历史系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建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任务。具体说有三项:一,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叙述历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二,概述科学的历史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三,学习历史的门径,培养初步的治史、评史能力。我们编写的历史学概论教材,应当从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出发,构思框架、制定体例。本学科虽然是“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