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评语三忌     
某杂志设有我的“评改作文”专栏,每月发一篇经我评改的学生习作。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让我挑选,发来的作文都附有教师评语。但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评语存在的问题比学生作文还要多,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故在此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2.
杨启锋 《山东教育》2014,(10):35-35
作文评语是师生进行写作沟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但现行的作文评语专注于学生习作结果等级的呈现,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没有充分向学生开放,被封闭起来,进而疏远了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距离。很多语文教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给学生作文下的评语,常常被学生“熟视无睹”,甚至看也不看。只能躺在习作里“睡大觉”,孩子们也无法从评语中获取写作的“养分”,导致作文评价的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习作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体系。一段好的评语,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可以让学生写好习作,学会如何做人,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由于长期习作教学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师对学生习作评语上存在着一个误区,有些评语空泛、抽象,有些评语甚至还存在着对学生的挖苦,极大地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必须重视习作评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在习作评语方面作了一些小小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那就是让习作评语适合学生的“口味”,最终让习作评语不再单一,不再单薄,变得更加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5.
习作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写作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学科,此后的中学和初中一直接受写作训练和培养。但无论是刚开始写作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有自己独特观点的高中生对于写作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而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写作所持有的态度。根据长期调查发现,学生初期阶段对写作形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老师对于写作课所抱有的教学态度。习作评语是写作练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时不能做到一对一的细节关注,学生对于自己写作方式的认识大多来自老师在阅读自己作文之后的评语。因此,习作评语是关乎语文教学和师生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6.
评语三忌     
某刊物有我之“评改作文”专栏,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其后都附有批语。令我惊诧的是.教师批语中存在的问题似比学生作文中的还要多,还要严重,从中可以窥见当下作文评语之不良倾向,故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切磋习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因而教师应把握好评语的"度",确立好自己在评语中的"身份",把一条条富有个性的评语当成一件件精美的礼物送给学生,借以激励启迪学生易动笔,乐修改。那么,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身份?结合实践,浅谈四点。  相似文献   

8.
《河北教育》2007,(12):11-12
案例中两个教师的评改,呈现出了作文评改“从老到新”的实际走向:由精批细改型(教师2评语)到鼓励性作文评语型(教师评语)。两者各有所短,前者由于“专业术语”多,有固定的套路,评语大而空,学生不喜欢看;后者对学生的“表扬”多,学生很喜欢,但这样的评语和作文本身并无多大关系,除了鼓励外对提高其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评改既让教师省时省力,又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提倡”出发去探索科学而实用的评改方法,从而夯实习作评改之路。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对学生每篇作文的综合评价。注重习作评价的良性循环作用,让习作评语以更人性他的姿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每篇习作评语对学生都有启示,起到鼓励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写好评语。习作评语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错误,关注儿童情感,承认儿童差异,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习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定性多——缺少建设性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没意义”“不具体”等评语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习作评语中。反过来想想,我们教师的评语是不是也“太平淡”“不具体”“没意义”呢?可以说,很多的评语建设性的意见少,指导性不强,使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语,首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充满情感的交流,可以激励学生写好作文,甚至激励他学会如何做人,其意义远远超出指导作文本身。笔者以为,作文最好评语做到“四多四少”。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评语对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状态的反思,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现实中,但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习作评语雷同,只关注工具而忽视人文,使得评语千篇一律,成为了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瓶颈。教师要强化三种角色,才能真正写好评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给学生习作下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怎样评?评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习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尽量使其具有准确性、科学性、趣味性,达到以评激写、以评促写的目的。一、评语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语真诚恳切,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讥讽挖苦,板起面孔训人。学生的作文不管是成功与否都渗透着他们的汗  相似文献   

15.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李建玲 《小学语文》2012,(11):29-30
给学生习作写评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老师看完学生作文后,从取材、立意、结构等方面人手,面面俱到地说些正确的废话,写上真切的评语,以激励学生。然而老师的辛勤良苦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一看了之,并不深究评语的含义,评语有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怎样才能让评语促进学生习作呢?精心设计评语是一种好做法。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甚至可能是唯一读者,因此,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取向,多采用欣赏的取向,读学生的作文多加赏识,多加肯定,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有教师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都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语是习作教学的一部分,优美的作文评语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可以把生硬的说教转变为富有情感色彩的诚挚希望,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情动而辞发。不仅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之,如果教师轻率为之,三言两语,或者套话连篇,或者用写总结般严肃而呆板的评语,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一、评语“巧”。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作文评语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艺术地运用评语,不仅会吸引学生情趣,激励学生热情,增进师生感情,而且会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20.
习作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简单评价和指导,更是一次以文章为载体的师生良性交流,有时甚至是一次难得的因材施教的机会。所以教师的习作评语不仅要在写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进行人文引导。变理论说教为情感交流,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变单独作业批示为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