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就业落实率、就业起薪、就业分布、就业影响因素、求职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归纳和总结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实践,对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怎么去应对求职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毕业生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职渠道是获得工作的具体方式和途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已成为个体求职的两条主要渠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划分为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大学毕业生不同求职阶段的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求职阶段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不大,不同求职阶段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相同因素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程度在不同求职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毕业时的就业状况"、"月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求职结果的"产出"指标,以求职渠道、求职次数、求职费用和学用结合状况作为衡量求职行为的"投入"指标,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亲朋好友、网络、专门性人才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注重针对性地求职,合理配置各项求职费用,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份好的简历对毕业生赢得面试机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力求简洁、有的放矢、展示亮点三个方面分析了求职简历的写作技巧,旨在帮助求职人员写出完美的简历,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金融危机影响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快完成从校园环境到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色转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我国高校应针对全校毕业生普遍开设“职场文化与求职培训”课程。紧紧围绕八个预设能力目标,通过职场文化讲解、职业规划和定位、职前心理培训、职场技能培训、求职面试培训和实习期跟踪回访六大模块的教学与培训,采用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苦读四年,面临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选择,都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被心仪的用人单位录用。但大多数毕业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展示和简历的制作而忽略了求职应聘礼仪的修养,在求职应聘活动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展示一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相应的人文礼仪修养,未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致使求职应聘失败。本文通过求职应聘中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礼仪缺失和因应对策的分析,提醒大学毕业生加强求职应聘礼仪的修养,充分展示自身内涵,提高求职应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某科研机构2008~2012年毕业的22405名理工科博士生就业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对博士毕业生的质性访谈结果,重点研究了科研院所理工科博士的就业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1)性别差异对年终工作落实率的影响在博士层次上体现得不明显,女博士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单位是博士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性别差异会导致博士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呈现出差异。(3)在毕业去向的类型上,超过15.1%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会继续选择做博士后,性别因素会导致在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做博士后方面存在差异。(4)博士生的求学地域将直接影响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培养单位的博士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菁 《华章》2012,(36)
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那些准备充分、衣着得体、谈吐优雅的应聘者能在第一时间打动面试官.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因为不能很好的定位自身形象,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不合时宜的衣着、妆容及谈吐,进而失去可贵的就业机会.本文从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求职前形象设计现状入手,分析毕业生在实际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专业形象设计知识,以期能帮助毕业生正确定位自身形象,解决毕业生在实际求职时形象设计的困惑,进而使毕业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相似文献   

12.
了解当代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对预测他们的发展走向、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415名处于不同工作寻访阶段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社会维度的价值要素较为冷漠;同时也更重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实现,显示出急功近利的特征;(2)男性在社会促进和社交活动这两项职业价值观上得分高于女性,但女性在身心安全、社会贡献、薪酬待遇、稳定舒适、社会关系职业价值观上得分高于男性,性别差异显著;文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比工科、理科和艺术类毕业生更认同人情世故的价值观,且差异显著;(3)处于求职波动期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有一定的盲目性;(4)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着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部门经历了激进式的经济改革,城镇劳动力市场急剧转型。城镇劳动力市场这种转型过程,最为直接的影响之一便在于导致了劳动力谋职方式的改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把谋职方式划分为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两种类型,则可以发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劳动力的谋职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市场化谋职方式大幅度下降,同时,个人特征中的党员身份对于获取非市场化谋职机会的可能性在增强,而教育的作用在弱化。由于非市场化谋职方式通常会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因此教育作用的弱化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是被迫选择的结果,而非高教育程度者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的选择性行为的结果。从对不同时期就业人群谋职方式变化的分解分析中还发现,经济转型所导致的所有制结构、工作稳定性等的变化对谋职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解释力。而且,这些因素对市场化与非市场化谋职人群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也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谋职方式的这种变化特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表明,非市场化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方式成为保护某些人群免予市场竞争压力的屏障。在非市场化谋职方式就业人群中,如何增强相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化程度,降低市场化与非市场化谋职方式对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差异化程度,或许也应当成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性程度所应当关注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四学生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重庆市与黑龙江省两所高校227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有显著的性别与专业差异;(2)大学四年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性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3)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prospective job applica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others interested in the job search process with an account of three individuals' job search experiences. First, we outline our experiences and career goals as all but dissertation (ABD) candidates. Second, we sketch the steps that we took in the job search process: applying, interviewing, and receiving and responding to offers. Third, we compare and contrast our successful (received an interview) and unsuccessful (did not receive an interview) applications in ways to help understand the job search process. These comparisons include the level at which positions were advertised, percentage match for advertised positions, reasons for submitting applications, and time variables for the job search process. Finally, we offer suggestions for prospective applicants and search committees.  相似文献   

17.
工作搜寻的过程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过程.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与工作搜寻理论视角下,增强高校毕业生对职业定向的自我认知,在综合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信息基础上,有效地建立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与匹配模型,实现毕业生与聘用岗位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词汇联想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武汉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理、情绪体验和认知,力图通过研究对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求职心理情绪体验上进行比较,同时对高职高专学生人口学变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揭示不同专业、年级、性别、家庭等,对学生求职心理情绪的不同影响。并对以往的研究中高职高专类学生求职的消极情绪体验,提出不同的假设,用词汇联想的方法对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态做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taining a tertiary degree no longer guarantees entry to the best occupational positions in today’s labour market. Success is no longer about ‘more’ education, but about ‘better’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whether university prestige in Korea accounts for occupational outcomes in both 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aspects, such as salaries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study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way different levels of university prestige are affected by gender. The fourth wave data from the Korea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Panel were used, provid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results of a panel surve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terms of their social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job employment status. Results show that university prestige continues to matters in occupational outcomes in particular, for wage,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for job satisfaction.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among male graduates than among female graduat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北京13所不同层级高校1341名毕业生的实证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结构方程模型比较,从资源动员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结构由四因素构成;中国大学生动员所属高校就业资源,是其重要的求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