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台湾相关部门委托推行的《2004年图书出版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2004报告)日前正式出版,此报告针对台湾图书出版业进行了相关调查.笔者除了解读台湾出版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之外,也提出可供大陆同行参考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刘蒙之 《编辑之友》2012,(7):123-125
“自出版”作为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图书出版业态,在过去几年改变了美国传统出版业垄断已久的产业版图,催生了“碎片化”出版,也造就了美国图书业的繁荣.美国“自出版”图书数量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的图书数量,成就了若干畅销书神话,在全球出版业数字转型的背景下,可能是出版变革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非传统图书出版业作为基于网络渠道的新的图书出版业态,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基本模式特征,形成了碎片化的图书出版格局,也造就了美国图书出版数量的繁荣局面,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美国出版业增量发展的出版业态,其自身也面临版权、质量、服务等诸多问题。传统与非传统的互动会为出版业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据台湾媒体报道,由台湾“新闻局”委托中华征信所进行的2004年图书出版产业研究调查报告,日前公布初步结果。通过调查,他们估计2004年台湾出版业的年产值为220亿元(新台币,下同),较前两年的400多亿元有明显的滑落。但多数出版人认为调查方法不够精确,无法正确评估出版产值。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台湾的图书出版业者与图书销售业者。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发现,2004年台湾出版的新书达39713种,宗教类、医学家政类、儿童读物、计算机与资科学、漫画书及考试用书是市场主流。退书率明显下降,书籍单价则攀升,比前年上升8.1%~27.8%。简体书兴起也是…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20日,英、美、德、法的四大出版行业周刊联手发布了"全球出版业业绩年度排名",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出版业的总收入已超过2008年和2009年之和。联手发布的这四家专业刊物为英国的《书商》(The Bookseller)、美国的《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法国的《图书周刊》(Livres Hebdo)和德国的《图书报告》(Buchreport)。  相似文献   

6.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即BIBF)创立于1986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和努力,已经成为与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伦敦图书博览会、博罗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开罗国际图书博览会、巴黎图书博览会、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西班牙国际图书博览会、美国书商协会年会与贸易展览会、澳大利亚国际书展等齐名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书展之一.它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了我国出版业规模化发展与集约化经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深入研究BIBF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出版产业格局,提升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美国大众类电子书销售超过20亿美元,占大众图书市场15%.这是《图书统计》(BookStats) 2012版透露的数据.《图书统计》是美国书业研究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联合主持的市场调查,其数据来自1900家出版社,涵盖四个出版市场:大众出版、幼儿及中小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以及专业和学术出版. 根据《《图书统计》,美国整个图书市场(大众、专业、中小学出版和高教出版)在2011年萎缩了2.5%,销售总金额从2010年的279亿美元降到2011年的272亿美元,但是出版业的销售总册数上升了3.4%,2010年为20.68亿册,2011年为20.77亿册.这反映了图书产品结构(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比例)的变化,以及图书价格的下降趋势(电子书价格低于纸质书价格).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出版的总体状况来判断,教育出版始终是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版块.根据相关报告估计,美国2009年教育出版占据美国全年GDP总量的6.1%[1].全世界出版行业产值及利润的80%被教育出版所占据.这一格局在中国同样如此,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图书销售的比例,文教类(含教辅)图书占总销售量的28.77%,中小学教材及教参占48.58%,两者相加为77.35%.2009年,国内新闻出版业产值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9.
澳门图书出版业市场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图书出版产业面临发展危机,需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本文通过对澳门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现状与核心优势分析,为澳门图书出版业提供发展建议.研究发现,澳门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国际化的城市文化资源,能够提升澳门的出版业竞争力.澳门出版业需要调整出版产业结构,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依托国家文化输出的新战略,将出版业定位于文化生产、文化服务与文化贸易的发展方向,在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教育图书出版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安德森公司《2001年欧洲出版业的兼并与收购趋势》的报告,截止到2001年7月底,此前一年中,英国和德国的出版公司在收购与兼并方面超过了美国。该报告跟踪了当年欧洲图书、报纸、杂志出版公司之间的全部兼并和收购活动。  相似文献   

11.
据2003年3月4日出版的《出版商周刊》报道,许多出版商认为去年收获甚微,但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却对2002年美国图书出版业十分满意。据AAP的初步估计,去年的美国图书总销售额上升了5.5%,达268.7亿美元。大学图书  相似文献   

12.
据2001年3月5日的美国《出版商周刊》报道,2000年美国整个图书出版业只增长了3.4%,其主要原因是成人硬皮书(Adult hardcover)和普通图书(Trade)销售额的下降。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简称AAP)的估计,上一年整个图书出版业的销售额为253.2亿美元,高于1999年的244.8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6.3%。  相似文献   

13.
正当多媒体出版业在世界各地被广为看好之时,美国出版业界的有识之士却正以现实的眼光在思考:多媒体出版业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模式。 图书商与电脑商:唇齿相依 作为组成这一新兴的电子出版产业的两大支柱:图书出版业和个人电脑业,不仅来自不同的企业领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近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关于图书业的产业年度调查报告,如《2004-2005年中国出版行业研究年度报告》《、2004-2005年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国出版业咨询报告》等。前两份均为赛迪顾问公司推出,报告宣称以翔实的数据,就中国出版行业结构与竞争格局、图书市场的现况与图书供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预测。后者则重点就中国出版业所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路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体介绍。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的改革,出版作为产业发展受到各界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出版界的极大重视,各种书…  相似文献   

15.
英国出版商协会的最新图书出口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在2001年的潜在不稳定性,势必阻碍英国出版商对美出口的势头。 报告的作者弗兰克·菲舍威克博士指出:最近出现在美国的经济下滑趋势会迅速波及出版业,非常明显,我们的图书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编撰的《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延续性的科研项目,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六本有关我国出版业的年度报告。蓝皮书对图书、期刊、报纸、音像、数字出版、发行、印刷等七大产业进行了全面回顾及预测分析,对新闻出版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有关出版业的统计标准在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之中,包括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美国标准(SIC)、北美标准(NAICS)和欧共体标准(NACE)等.无论是北美的统计还是国际通行的统计标准,其出版业的范畴都比我国出版业的范畴小.这是我们进行国际比较时应当注意的.这里我们采用的"印刷出版业"主要是对第二产业的统计,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印刷,但不包括出版物的发行,也不包括音像制品的出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各类图书出版趋势分析□尤建忠美国图书出版业在世界图书出版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自本世纪90年代初起,一直稳居世界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1993年美国的图书市场销售额为225亿美元,占世界图书市场总销售额6972亿美元的3227%。据最新数据统计,1...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8):82-83
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经济体制和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来说,图书出版业面临的垄断是政府垄断,这种垄断与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是制约我国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垄断现状、图书出版业垄断协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图书出版业垄断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出版业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