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中目前存在严重的理论观念分岐,即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文章综述了对立观念的不同形态,提出以新辩证观念来解决理论冲突。新辩证观念是基于中国易经、墨经中的同异俱于一的观念与逻辑学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辩证法所创立的一种理论。它在比较文化学的研究中,以同与异,自我与他人、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为主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冲突、文化一体、文化相对等理论模式,为中国比较文化研究走向世界提供了理论范型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者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进化论,在思想界曾有一个从竞争进化论向互助进化论的文化转向。文章探讨了这一文化转向的民族心理兴趣根源及传统文化根源,并就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回归现象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是两大主要学派。古典进化论探索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原因及一般规律,解释了世界各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新进化论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进化论,总体来说是唯物主义的,但又是片面的。这两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虽然各不相同,但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里面仍有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教育中的文化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什么样的视野来观照教育的问题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化学的视野实现了一个方法论的飞跃,使我们可以从人的实存状态来理解教育,[透视教育与人类的联系,把握教育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并超越表象文化深及教育的观念文化,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实现对教育的内在批判,同时在实践上真正确立学校教育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评并不仅限于文化批判。文化学的文化批评着眼于人类文化,坚持文化主义的理论立场,是与政治诗学的文化批评不同的一种文化批评模式。探讨文化学文化批评的批评立场、问题域、批评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澄清对文化批评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高等教育的两大对立取向。这两种取向都是"中心主义",属于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僵固思维模式。因此本文提出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是和而不同,并进而论述了高等教育"和而不同"的内涵及我国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学的理论视域解读艺术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关系,是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大学文化中地位与价值的基本途径。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能够唤起人类诗意精神、具有超越价值的文化现象,在大学中所产生的审美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方式,影响着整体意义上大学文化形态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认为传统的主客体理论, 通过主体中介客体实质上建立了主体的绝对统治, 所以必须超越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 在树立客体优先性地位的基础上建立主体与客体间张力式的关系。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围绕主体、客体、人等一系列重要范畴, 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实质特性。基于这种中介思想的体认, 阿多诺建立了独特的客体向度的文化救赎式道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化心理是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由数千年历史化积淀而成。它反映在民族成员的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分析民族化心理应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应持化相对论的态度,避免孰优孰劣的划分。不同民族能够共存和交往说明不同民族化心理是可以认知和融合的。对民族化心理的认知就是要对化差异认可和认同,并且从传统的化中发现民族化的进步和发展,实现跨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课程改革给少数民族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双重困境,使他们面对传统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学习主流文化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矛盾。少数民族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把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通过某种合理的方式融合起来。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多种课程文化的整合,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文化"缺位,在语文课程资源中存在"经验"失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指导,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论基础。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属于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在这个类型组区分的六个类型中,广西民族地区可以区分为三个类型:山林刀耕火种型、山地耕猎型、丘陵稻作型。广西民族地区分支的这三个经济文化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文化落后。因此,广西民族地区的语文课程开发就必须立足于本地环境资源的特点,尽量挖掘本地的经济基础能提供的物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发挥民族地区群体的协同作用,发挥各种潜在资源的优势,开发出有广西民族特色的、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将改变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传统文化的消逝不可避免,文化传人面临青黄不接的背景下,论文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传人的概念作了界定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的培养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讨论必然涉及文化维度的思考。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更应该关注文化问题。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遭遇了三种文化问题:在西方文化成为霸权文化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西方公民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内部共同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社会弱势群体公民教育中的文化资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文化和阶层分化的研究中,最典型的是以布尔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其暗含教育作为一种符号暴力,正在帮助中上阶层实现文化再生产,从而成为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的隐形手段。在布尔迪厄理论思想发展和盛行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迪马乔、伯纳德、科尔曼等人的对话和论争,这种论争试图打破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绝对性色彩,将社会客观事实之外个体的文化流动性、交互性、能动性等纳入考量范围。在文化再生产理论发展的时代对话和理论对垒中,对当代文化再生产可能性的探究将为教育与阶层流动的适切性、本土性和发展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民族文化转化为产品和商品、满足游客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民族文化的加工与重塑,动摇着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在开发中实现民族文化开发、保护的良性互动,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存在、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