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的荫生有恩荫生、难荫生、特荫生三种。恩荫的对象是宗室、王公贵族和高级官员的子弟。对于停荫、留荫、补荫、革荫、还荫,清廷陆续制定了周密的制度。荫生毋须经过考试即可进入国子监学习,肄业后经过吏部的简单考试即可得到官职。从正一品至未入流,因公而死的官员都可以荫子,谓之难荫。特荫没有固定规则,主要是给本朝已故重要大臣荫子。  相似文献   

2.
唐代门荫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荫,是封建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至唐而完备。用荫原则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门荫给高官后代提供优先充作各阶层官僚以特权.同时也使他们享有经济的免役权。门荫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宋代选举用人制度虽沿袭唐制,但由于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朝廷选官的需要,致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科举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有了诸多变化,考试规定更为严密.宋代科举取士数量远大于唐,举士身份也日益向中小地主阶层倾斜,反映了宋代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宋代的"恩荫之滥",也促使"冗官"大量产生,造成吏治败坏,影响王朝统治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4.
官员的选任制度主要包括选举途径、授官方式和其他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就清代文官而言,选举途径有科举、学校、荫生、捐纳、荐举等;授官方式分别为月选、拣选、开列等;其他相关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官员冗滥是导致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长期推行科举制、恩荫制、磨勘法及官员任免方面,虽曾对加强和巩固统治方面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因其官吏过于冗滥,必然导致官僚集团腐败,国力削弱,从而加速了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国唐史研究会理事、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兰大历史系齐陈骏教授应我院政史系的邀请,于五月中旬为该系毕业生开设了关于《中国古代选举、用人制度》的专题讲座,分别就古代中国(先秦至明清)如何选拔官僚人才,如何组合官僚队伍以及由此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等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资料辨析和理论阐述。在开设讲座前,齐  相似文献   

7.
选举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对吏治的好坏以及统治的盛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健全官僚队伍,从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便成了明初的迫切任务之一。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官僚的数量既严重不足,素质也颇成问题,致使朱元璋不得不采用学校、科目、荐举等办法来培养、选拔、搜罗一大批能够“事君抚民”的官僚。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这几种办法无畸轻重地同时并用,对明初统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论证了多途并用的办法,只有在明初才能实施。对为人所诟病的科举制度,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辨析。对官吏的考核,是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明初的吏治蒸蒸,百职厘举,关系至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东汉存在着大量世族豪强。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一、严正削弱了申央集权。西汉时期,传统的世卿世禄被废除后,代之而起的选官制度却又成为培植新的世家大族政治势力的温床。东汉的选举是以任子制和宾举征辟制为主要途径。任于制度是封建王朝给予大官僚的一项政治特权,是大官僚子弟入仕的一条捷径。特别是东汉王如实行保护豪强大族利益的政策,侄子制更为盛行,使一大批官僚成为世代为官的官僚世家。在察举征辟中,官僚们为了把持政权,扩大本家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党内组织制度的衰落与苏共败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共败亡的诸多因素中,党的组织制度的衰败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苏共党的组织制度以高度集权为主要特征,缺乏竞争机制,产生官僚特权阶层,严重损害人民利益,阻碍了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建立党代表大会的年会制度,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和任期制,有效制衡的监察制度,党代表常任制,中央委员会与地方各级党委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 ,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 ,历代王朝相互承袭 ,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 ,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 ,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 ,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 ,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 ,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 ,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 ,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1.
宣武帝"正始泛阶"以后,北魏在考课制度和选举制度两个方面将地方官与中央官相区别,中央散官与中央职事官相区别.产生这两个特点的背景是,王朝在设计官僚迁转模式时,要求地方官与中央散官互相"对流".在这种对流的背景下,北魏最终出现了"停年格"这一选举制度.王朝的政策对北魏后期的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是加剧了人们对散官的歧视,二是进一步降低了地方官的待遇,并最终刺激了"重内轻外"观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的官僚制是作为一种古代官僚制的传承而存在的,相对于西方现代官僚制来说存在诸多缺陷,是发育不良而不是发育充分.在西方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兴起针对官僚制的改革浪潮时,中国的行政发展既不能简单地摒弃和修缮传统官僚制,也不能一概排斥现代官僚制理论,更不能拒绝和否定当代西方行政学理论与实践.要充分认识到欧美当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实现全球化时代中国公共行政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即在对理想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等当代西方行政学理论、运动与模式的借鉴中克服中国现行官僚制弊端.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的契丹归明人是指归附北宋的辽国人。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措施既受到归明人出身背景的影响,也受到北宋与辽国关系的影响。赐与田宅是安置契丹归明人最普遍的措施;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后代实行恩荫政策,归明人子孙在恩荫制度下可以继续享有录官、赐田等优惠政策,表明了北宋对契丹归明人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项佐涛 《政治思想史》2015,(2):95-113,199,200
苏联官僚制是一种异化的官僚制,它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也异于历史上的旧官僚制。苏东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若干批判官僚异化论说,归纳起来有"官僚主义"论、"官僚阶层"论和"官僚阶级"论。因提出者所处时空的不同,三者对官僚主义者的性质、产生官僚异化的原因、摈弃官僚制的方案等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是三者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社会主义的,从而构成了它们与西方相关批判思想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尹湾汉墓简牍》所载《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完整而具体地反映了西汉东海郡长吏升迁的途径及原因等,是探讨当时地方行政制度中长史升迁问题的珍贵资料。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一,它体现了汉代官僚制度的流动性和机动性,表明汉代官僚制度已成熟与发达;其二,汉代官僚制度有着一套完整的迁除管理方式而并非察举制一种。  相似文献   

16.
“经义”考     
“经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萌芽于汉唐,形成于北宋。经义与选举制度的变革和学术风习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在北宋熙宁贡举改革中,王安石利用经义作为统一士大夫思想的工具,对北宋后期的学风和士风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古代文体史上,宋代经义文是明清八股文的雏形,它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八股文的一些特征。考察宋代以前经义与选举制度的结合情况、经义在北宋科举改革中演变和成形、传世宋代经义文体的形态和以经义试进士对北宋后期学风、士风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大体明了经义的流变轨迹,以及它与选举制度和学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诞生于“封建之废,周衰之日”的战国时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衍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规则和运作体系,甚至对现今中国官僚制度的性格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马克斯·韦伯论述的官僚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科层官僚制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之间差异的理论性阐释,能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合理路径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了一条和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严密控制人身,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官僚制度得以实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日趋加强。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和中国化的宗教促进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探索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苏维埃的选举制度有四个特点 :公民享有普遍的选举权、无产阶级在选举中享有特别优越的权利、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选民拥有对代表的罢免权 ,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