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美丹 《现代语文》2011,(11):30-31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塑造了金兆丽这个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她孤傲,看不惯众姐妹陆续嫁进富商的大门,最终在年老色衰时为了拥有安稳生活,又只能无奈的走向这条她所厌倦的传统道路。金兆丽复杂的思想和内在性格的丰富性使她与周围人相处时表现得既善又恶。  相似文献   

2.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青衣》,虽出自不同作家、不同创作背景,却都通过对女性抗争命运的描绘,展示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渐逼渐窄的生存空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原本是活在舞台上灯光下的女人,不管是被迫当舞女的金兆丽,还是爱戏如命的筱燕秋,都在现实的逼迫下,没能守住女人立足社会的一点立锥之地,被迫放弃舞台。最终又因两位男性作家不约而同的宿命论倾向,她们的命运被归于某个男人的屋檐下,社会身份也随之丧失。  相似文献   

3.
任娟 《山东教育》2011,(30):41-42
设计思路《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演唱。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用其悲天怜人的如椽之笔深入到“台北人”悲苦的现实命运中。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命运无常的变迁中,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历史兴亡的伤怀之情,为这些“台北人”和逝去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无尽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用其悲天怜人的大椽之笔深入到“台北人”悲苦的现实命运中,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命运无常的变迁中,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历史兴亡的伤怀之情,为这些”台北人”和逝去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无尽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的人学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仅引述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作为“灵肉一致观”的代表。通过研究,有以下发现和结论:首先,周作人虽最先接触到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灵肉一致”的文学史观,但在《人的文学》中周却将厨川I所推崇的“灵肉一致”的代表——“惠特曼”改换为“布莱克”,此改动折射出灵肉问题上布莱克之于周作人的重要性;其次,周的“灵肉一致”思想更直接地受到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结婚》中《恶魔之声》的启发;再次,周对布莱克“灵肉一致”思想的接受,是建立在对其“神人合一”的神秘主义思想的理解之上;最后,周也对布的灵肉思想进行了选择性的接受,即消除布氏思想中的神秘气,反增灵肉思想中的启蒙性。  相似文献   

7.
攫金者     
齐人有砍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 所②,见人操③金,攫④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 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 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选摘自《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 ,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 ,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 ,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 ,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 ,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从独特的视角挖掘《今昔物语集》的艺术魅力,并以其中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人生和现实的历史小说。本文从审美意识、故事和人物类型、深化主题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他对《今昔物语集》的借鉴以及超越古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台北人》中的人物,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贫富各殊,行业各异,但每个人都背负一段沉重的往事,都和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关系。尤其《一把青》中朱青的前后期生活的强烈反差,更能够体现白先勇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试从爱情、生命存在和历史文化三个维度来解读《一把青》的悲剧意识,深化对白先勇《一把青》的悲剧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饱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大班,如何做好幼儿衔接工作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以《纲要》精神为依据,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在活动形式与学习能力方面与小学更好地接轨。展读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早读活动衔接的一种尝试,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园教师逐步总结出适合大班幼儿的“15分钟晨读话动”的方式方法,发现、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多元化教育价值。使这一活动不只是与小学“活动形式”的单一衔接,更为幼儿人小学后的学习适应能力及自主学习起到了有效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听故事、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我以《森林里的故事》为题,引导他们边操作学具边学编简短的故事。整个活动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层次一是让幼儿学编同一背景、同一人物、同一情节的故事;层次二是学编同一背景、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故事;层次三是学编同一人物、不同背景、不同情节的故事;层次四是学编不同背景、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故事。通过这  相似文献   

15.
《金光明经变》,就笔者目前所知,仅见于敦煌莫高窟。唐以前,画史不见记载。唐以后,长安净土院有吴道子的弟子李生画《金光明经变》及宝历年间蜀人左全于成都极乐院画《金光明经变相》,但早已荡然无存。伯希和曾拍摄过莫高窟个别洞窟的《金光明经变》,发表过两幅,但他不知其名。松本荣一据伯希和图录发表了巨著《敦煌画研究》,对《金光明经变》也只列了两条材料,至于实物则付诸阙如。因此,从文化史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先勇、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剧作家却能在各自作品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其各自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散发出她们特有的魅力。这些女性人物在时代背景、身世遭遇、性格特点等三个方面有着某种契合,虽然她们来自不同国别、不同阶层,却有着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她们的迷茫失落是一代代人共有的青春创痛,也更是一代代人共有的时代创痛。本文选取三部作品《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加深我们对这些迟暮美人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时代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解:《春茶》是大班主题《我们在春天里》下面的一个补充活动,中国茶文化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因此设计了这节社会课,目的为了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目标预设: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2.通过尝试问茶、沏茶、品茶,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作从《台北人》起,其小说创作可谓已步入成熟阶段。从《台北人》和《孽子》中小说人物的构建可见,对人物的把握上,白先勇摆脱了意识形态偏见,以更为客观的立场,在时间化和人本化的人物构建模式中,赋予人物历史深度和精神深度,构筑起两个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体系。这为中国作家如何继承本土经验,又能化用西方现代文学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