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蝇王》是寓言体小说,其通过赋予故事中人物和实物以象征意义对现实社会进行折射,充分表现了社会中人类内心善良的一面是由于后期教育、社会习俗以及法律法规等文明的因素所赋予的,这些善良因素一旦缺乏了文明的束缚,人本性的邪恶将会暴露无遗,导致社会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智慧女神与关爱女神是孪生姐妹.智慧女神赋予人们聪明才智,给世界带来文明与进步;关爱女神赋予人们善良慈悲,给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幸福.关爱女神常借助人们的手和口,让温暖和幸福在人世间传递.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善良品质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文明的建设首先应该从最基本的文明品质开始。善良是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延续的基本元素。针对一部分大学生善良品质的缺失这一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对大学生善良品质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善良品质是精神文明建设、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强调必须重视和帮助大学生善良品质的重构,提出大学生善良品质重构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幼儿对世界是懵懂的,是一个全新的单纯的生命体。所以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天性是善良的。而这种善良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才能持续下去,才能让小孩子具有优良的品德。只有培养好了新生代的幼儿教育,才能促进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而言,有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发展,促进文明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片     
《海外英语》2013,(9):8-8
一望无边的荒漠、偏僻安静的西部小镇、善良的人们以及英勇的牛仔,美国西部电影已看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文明与荒蛮的冲突、歹徒和英雄的对峙,西部影片不仅是好莱坞一大类型片,更是被赋予了诸多符号和象征意义,被借以传达美困的民族精神和性格。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经典的西部大片,看看有没你喜欢的。  相似文献   

6.
谈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角色赋予了它特有的文明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就是一名文明人,还要看他自身的文明素质和文明实践。近几年,大学生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基础文明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尽管有社会的原因,但主要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和校方忽视或淡...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会感恩”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感恩是人性善良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上海市教委新近重新修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守则》中第一次把“学会感恩”写入其中,把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作为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素质。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些人,  相似文献   

8.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锋利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文明社会的丑恶,细致地剖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正直、善良又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庸俗、利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文明社会呆板的社会规范格格不入,保持了正直、善良、纯朴的天性,头脑清醒、聪明,天真可爱、追求自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哈克蔑视文明世界的法律和世俗观念、厌恶种族歧视、同情黑奴命运的叛逆性格.揭示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道德观念和蓄奴制度在哈克幼小心灵里的积淀与他天性的正直、善良性格发生的激烈冲突,哈克的叛逆性格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思想冲突中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明 《教育探索》2008,(11):98-99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德育的时代内容,是人性的自然回归,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高校必须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青年学生跳出现代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从制度、理念、技术等诸方面理解和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稳定、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苑琳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80-82
大力发展农村音乐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告诉我们:健康、充满活力的文化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经久不息的源泉,音乐教育赋予了人类审美的能力,是文化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一极表现是善良,另一极表现是凶残。善良才是人类具有文明意义的品质,而凶残则是人类残存兽性的表现。欧阳黔森的短篇小说《敲狗》通过人与狗的比较,表达了这人性的两极。  相似文献   

13.
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对一个学校而言,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建设文明和谐校园是学校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优秀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赋予了文明和谐校园更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由于她的鼎力相助,崔莺莺和张生才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由美好的爱情。同时,红娘也是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中善良,淳朴,爱憎分明的代表人物,在红娘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纯真善良。王实甫一改“人微言轻”的传统观念,在剧中大大增加了红娘的戏份,赋予了这个人物更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存在于校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关系中.在市场化进程中,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在"义利之辨"中赋予大学"义利合一"的伦理价值取向;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平衡体现其存在的伦理责任;在情感认同中追溯其发展的伦理限度;在文化创新的氛围中体现其应担当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6.
邢娜 《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10-113,100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内战前美国社会的画卷,深刻揭露了美国这个所谓文明社会的贪婪、残酷、虚伪和荒谬.小说的主人公在荒谬的世界中,大胆地追求精神自由并通过一次次的选择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勇敢、机智的“小英雄”.  相似文献   

17.
袁晨 《华章》2007,(11):43-44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限制了人的两种本能,而人的本能的满足就是幸福的来源.文明成了危害幸福的因素.但是弗洛伊德绝不是要毁灭文明,文明有效的保护了人类的安全,这是文明之前的社会所不具备的.人们需要通过找到平衡于幸福和文明之间的办法,来在文明的社会中最大的获得幸福的满足.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育又有了创造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是时代赋予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明天,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本文立足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通过调查研究,对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探讨提高青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苔丝,一个纯洁善良的农村姑娘,而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却摧毁了她.通过对女主人公悲剧的分析,表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