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的盐易溶于水,如:钠盐、钾盐、铵盐、氯酸盐和硝酸盐,而部分盐类如:碳酸盐、磷酸盐却难溶.为什么同属于盐类而溶解度差别较大呢?让我们分析一下盐类的溶解过程.盐类溶解度大小既与晶体结构有关,又与溶剂性质及对离子的溶剂化作用有关,盐类属于离子化合物,用MN表示,其溶解过程可表示为:就是说晶格中离子首先要克服离子间引力,从晶格中解离下来成为气态离子,然后进入水中并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水合离子.溶解焓变:△H_(?)~(?)=△H_(?)~(?)-U当△H_(?)~(?),<0时,即水合过程放出的能量足以抵偿破坏晶格所需要的能量时,盐类往往易于溶解.但根据热力学原理,光凭来判断盐的溶解性是不可靠的.例如:Ca_3(PO_4)_2:的△H_(?)~(?)=-64.6KJ.mol~(-1)<0,却难溶于水;而KNO_3的△H_(?)~(?)=35.15KJ.mol~(-1)>0却易溶于水.因此,盐的溶解性如何,还需要考虑熵的变化.当无机盐MN在水中建立了溶解平衡时:MN(S)→M~+(aq)+N~-(aq)则有△G(?)=△H(?)-T△S(?)△G(?)为溶解标准自由焓变,△H(?)为溶解标准焓变,为溶解过程的熵变.△G(?)越负,越有利于溶解.相比较的△G(?)值越大,盐越难溶一些,如:KNO_3的△(?)=-0.49lKJ.mol~(-1)<0,易溶.Ca_3(PO_4)_2的△(?)=191KJ.mol~(-1)>0.难溶.Na_2CO_3的△G(?)=-5.4KJ.mal~(-1),NaHCO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的种类很多,体系也十分繁杂。但一切化学反应共有的特征是:反应的△G<0。只要拿一张单质,化合物的△H°_f、△G°_f、△S~(?)表,就能理解许多反应为什么会发生,从而记住它们。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还可以通过K_a、K_b、K_(sp)、β等值计算其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及是否完全。基本上是K>10~6-10~7的反应就比较完全,K<10~(-6)-10~(-7)的反应就难于进行,10~(-6)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少量FeCl_3的存在下,当溶液的PH=11~13时,对氨基酚与次氯酸钠及苯氧负离子的氧化偶合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所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在λ=632nm处有最大吸收,且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632)=4.0×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的显色反应。在P~H=9.70时形成深兰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92nm。表观摩尔系数为8.01×10~(4)1·mol~(-1)·cm~(-1)、锅与O—NPF的配合比为1:2。用本法测定了水样中微量镉,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各地高三模拟试题中流行着类似如下一道题目 :函数 y =lg[x2 (a - 1)x 4 ]的值域为R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 - 3 a 5   B . - 3<a <5C .a <- 3或a >5 D .a - 3或a 5笔者所教高三理科班的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 ,绝大多数都选择答案B .他们的解法是 :∵ y =lg[x2 (a - 1)x 4 ]的值域是R .∴一定有x2 (a - 1)x 4 >0对一切x∈R恒成立 .∴△ =(a - 1) 2 - 16 <0解得 - 3<a <5 ,故选答案B .事实上 ,上述解法是错误的 .△ <0时 ,g(x) =x2 (a - 1)x 4的最小值为16 - (a - 1) 24(…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形如ax~2 b|x| c=0(a≠0)方程的题目,已常见于国内的一些竞赛题中。这种方程有特点:(1)有无实根不能完全用△=b~2-4ac判定;(2)实根可能有0至4个;(3)根不完全满足韦达定理。针对这些特点,笔者准备对上方程的实根与系数作一点探求与归纳,并推广到复数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如下的拟线性椭圆型方程:△pu+uq+λup*-1=0,u∈W1o,p(Ω), (1λ)其中,Ω2是RN中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区域,△pu=div( |▽u|p-2▽u),N≥3,2≤p<N,0<q<1,p*=NP/N-P.设λ*(Ω,p,q)是拟线性椭圆型方程(1λ)可解的参数集的上确界.运用变分方法,在不要求...  相似文献   

8.
[原题]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1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_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_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5H_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_2=1.8H_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该题是1995年全国物理高考题中的一道计算题,分数为8分.在众多的考生中能够得到这8分的人不是很多.笔者参加了1995年该地区的高中中专评卷工作,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稍微动笔做一至两步,后面则是乱写一通,不得要领.其实解该类题目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解法是很多的.这道考题共有十六组方程可以求解.为叙述方便,我们以Z(P,V,T)表示选定研究的状态点,应选Z_0(P_0,H_0,T_0);Z_1(P_1,H_0,T_0+△T);Z_1(P_1,H_0+△T);Z_2(P_1,H_1,T_2);Z_2(P_0,H_2,T_2)四个参考点,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_1V_1/T_1=P_2V_2/T_2可开列C_4~2=6个方程;我们设:a=P_0H_0/T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0H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TH_0T/T_o b=P_1H_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 ,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 (a≠ 0 )含有根 1的充要条件是a b c=0。据此结论不仅能迅速求出某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同时 ,对于某些问题的解答 ,也能起到很简便的作用 ,现举例如下 :例 已知方程 (ac-bc)x2 (bc -ab)x (ab-ac) =0有等根 ,求证 1b - 1a =1c - 1b证法一 ∵方根有等根 ,∴△ =0 即△ =(bc-ab) 2 - 4 (ac-bc) (ab-ac) =b2 c2 - 2ab2 c a2 b2- 4a2 bc- 4ab2 c 4ab2 c 4a2 c2 - 4abc2 =(bc ab) 2 ac(bc ab) ( 2ac) 2 =(bc ab- 2ac)…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该种实验方法 ,可以演示浓度、温度、压强对反应平衡的影响。演示方便 ,说服力强。实验装置、仪器、用品J2 2 57- A型气体定律演示器 (仪器使用见说明书 )、带钩砝码、乳胶管、注射器、大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铁丝、玻璃导管、集气瓶、双孔胶塞、冰水混合物、自来水、NO2 气体。原理反应 2 NO2 N2 O4 56 .8千焦 ,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 ,混和气体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V=n· RT,n=PVRT。在气体分子数不发生变化时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以及气体体积的数值始终满足 P· VRT 为一恒定…  相似文献   

11.
初中代数第四册中的第十五章是解三角形,本章末的复习参考题最后一题为: 17.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S_△=s(s-a)(s-b)(s-c)*1/2(其中s=1/2(a+b+c),a、b、c是三角形三边的长),计算下列各题中三角形面积S_△: (1) a=20,b=13,c=21; (2) a=17,b=21,c=10。 在相应的教学参考书里,编者用余弦定理给出了这个面积公式的详细推导过程,并介绍此公式称为海伦公式。 我们知道,在50年代的教材里,此公式又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在的教材不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2.
L·Fejer在[1]文中证明了下面的论断:二、如果面△~4an≥(n=1,2,…),b_n→O u b _1≠O_1则S(x)=sum from n=1 to ∞(b_n)SinnX在区间(π/2,π)上单减.2、如果△_4an≥O(n=1,2,…)且a_n→O,则C(x)=sum from n=1 to ∝(a_n)cosnx在区间(0,π)上单减.  相似文献   

13.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要手段.它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选择适当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领悟井学会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例1:证明恒等式tg67°30′=2~(1/2)+1(教材内容)证明:由题意,根据三角函数,我们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延长CA到D,使AD=AB=2~(1/2)a.(如右图),作AE⊥BD于E则∠DAE=67°31′容易知道,R_t△DEA∽R_t△DCB(?)tg67°31′=DE/AE=DC/BC=(2~(1/2)a+a)/a=2~(1/2)+1例2:问当x如何值时,函数y=(x~2+4+(x~2-6x+25)~(1/2))~(1/2)有最小值?求出最小值.分析:这类问题是学生解题中的难点,可联想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解:原函数即为:y=(x~2+2~2)~(1/2)+((x-3)~2+4~2))~(1/2),可看作x轴上任一点P (x,0)到两点A(0,2)和B(3,4)的距离和.构图如右图,故y=|PA|+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 ,若有曲线C1:f1(x ,y) =0 ,C2 :f2 (x ,y) =0 ,则方程 f1(x ,y) +λf2(x ,y) =0表示通过C1,C2 两条曲线交点的曲线系 .人们常用这个曲线系方程来解答有关两曲线交点的问题 .但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 ,稍有不慎 ,往往会犯以下几方面的错误 .例 1 求经过两圆x2 + y2 + 2 y - 8=0 ,x2 + y2 - 2 =0的交点的直线方程 .误解 设经过两圆交点的曲线方程是x2 + y2 + 2 y - 8+λ(x2 + y2 - 2 ) =0 ,整理得( 1 +λ)x2 + ( 1 +λ) y2 + 2 y - 2λ - 8=0 .只有当λ =- 1时 ,上述方程才有可能表示直线 ,将λ =- 1…  相似文献   

15.
海产品中微量元素镉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二甲酚橙显色体系测量镉含量的方法,它是在六亚甲基四胺—KNO_3—HNO_3的存在下,镉与二甲酚橙发生的显色反应。在 pH=6.2~6.4范围内,镉与二甲酚橙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γmax=578nm,摩尔吸光系数为1.6*10~4L·mol~(-1)·cm~(-1),镉含量在0.5~6μg/mL 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许多海产品中微量元素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质能亏损析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由相对论得出物体的质量m与能量E的对应关系E=mC~2,即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再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得 △E=△m·C~2 (1)由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核的质量小于它所含各核子独自存在时的总质量,这两部分质量的差额即质量亏损。  相似文献   

17.
半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正问题解的存在惟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半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u B·gradu a(x,u)=0u|(α)Ω=g∈W2-1/P.p((α)Ω)的正问题的解的存在惟一性.证明过程中应用了由内部向边界逼近的技巧性处理.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仪器对传统电解水制氧法进行了革新 ,保持阳极的析氧反应不变 (40H- - 4e =O2 +2H2 O) ,而采用特殊材料制成阴极 ,它由防水透气层、导电网、导电基质和催化剂层组成 ,透气不透水 ,从而能选择性地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并发生溶氧反应 (O2 +2H2 O + 4e =4OH- ) ,阴阳两极的电解总反应为O2 (空气中 )→O2 (纯净 ) ,能实现从空气中富集氧气 (纯度≥99 5% )。电解过程不消耗电解质 ,耗电省 (槽电压1 2V~ 1 4V)。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通过改变电流大小 (5A~ 15…  相似文献   

19.
反应进度是描述化学反应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物理化学中应用广泛,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是处理有关问题的基础.一些教材在应用这一概念时或表述不当,或含糊不清,造成概念混淆.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现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1 关于反应进度国标GB3102·8规定,对于化学反应反应进度定义为:式中B为参加反应的任意物质,nB、n_B(0)分别表示反应进度为和0时物质B的物质的量,v_B为反应(1)中B物质的计量系数,对反应物取负值,产物改正值.由于n_B(O)为常数,因此(2)式又可写成dn_B=v_Bd.可见,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只代表了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物质数量的变化.由于v_B为B的计量系数,所以的大小与反应物质的选取无关,我们可以任意选取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某一时刻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反应5C_2O_4~2-(aq)+2MnO_4~-(aq)+16H~+(aq)=10CO_2(g)+2M_n~(2+)(aq)+8H_2O(1)(3)当C_2O_4~(2-)反应掉1mol时,由反应式知:MnO_4~-和H~+的消耗量分别为0.4mol和3.2mol;CO_2、Mn~(2+)、H_2O的生成量分别为2mol、0.4mol和1.6mol,则(-0.4mol)/(-2)=(-3.2mol)/(-16)=(2mol)/(10)=(0.4mol)/(2)=0.2mol.  相似文献   

20.
中考试题中 ,出自课本例题、习题 ,或由课本例题、习题演变拓展而成的试题历年都有 ,所以紧扣教学大纲 ,立足课本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下面以初中《代数》第三册 77页 2 0题为例加以说明。原题如图 1,在△ABC中 ,∠B =90° ,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 1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点Q从点B开始沿B向点C以 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几秒钟后△PBQ的面积等于 8厘米2 ?图 1解 :设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 8厘米2 ,则PB =(6-t)厘米 ,BQ =2t厘米S△PBQ=12 PB·BQ12 (6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