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定向阅读,把握寓言的艺术特色,感悟写法; 2.展开想象,遵循寓言的创作原则,编写寓言; 3.在创作寓言的活动中,体验寓言的魅力,接受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4.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里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学生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教学时,应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注意积累文言文的一般教学策略时,依据本篇寓言的语言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凸显课标新理念,灵活运用多式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殊途同归,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设计A〕一、设计理念这则寓言,文字特别简炼,形象生动,用人物说的话作…  相似文献   

5.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  相似文献   

7.
耿建忠 《云南教育》2004,(13):40-40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矛与盾》是一篇文言体寓言,理解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我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引导学生想像卖矛与盾的这个人被别人诘问时的表情和心情。学生根据自己的体悟,发表了以下见解:  相似文献   

8.
一、从《龟兔赛跑》说起伊索寓言大多取材于动物世界,故事情节简单易记,但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中触类旁通的教训。它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受到孩子的青睐,因而常被选作教材,借此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龟兔赛跑》就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乏意义深刻的寓言,进行合理的寓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身心成长。但在目前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完全将寓言的主旨与思想传递给学生,要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提升寓言教学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以《揠苗助长》为例,对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11.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会选择寓言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这类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诚然,这是寓言教学首要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有的教师把寓言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地剖析;有的教师注重朗渎指导,反复体味;有的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反复引读,并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寓意的概括能力;有的让学生学写寓言……几位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意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2.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当下寓言教学的视角依旧局限在单篇寓言教学上,而很少从课程的角度去规划和设计每个年段寓言教学的重点,这就造成了课程意识在寓言教学中的缺失。因此,必须通过厘清教材编排的课程意识,建立起寓言学习的儿童意识,让课程意识在寓言教学中获得回归,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是学生进行工具性训练和人文性感知的重要资源。依循寓言的文体特点,教师教学时要紧扣细节,夯实寓言文本的语言训练;搭建平台,提炼寓言文本的主题意义;多元解读,促进寓言文本的价值迁移。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亚军 《广西教育》2012,(29):4+10-4,10
一、寓言教学中的困惑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有所寄托之义,其以寓意明确、比喻形象、故事短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都收录了多篇寓言作为课文,许多家长甚至把寓言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16.
师:寓言、童话、儿歌这些文体,大家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很熟悉了,今天我要问问你们,谁知道“寓言”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一种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文体。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不少的寓言。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情境表演、正反对比和群文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寓言的内核,理解寓言包含的深刻道理,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分析寓言,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寓意于言。在语文教学中,寓言的地位不容小觑,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在寓言教学中,不少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的重点是揭示寓意,这使得寓言教学陷入"摘抄寓意、背诵寓意"的怪圈。寓言,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寓言,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这里的文化土壤是指寓言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寓言教学中,寓意的揭示固然重要,但寓言背后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9.
朱凯 《云南教育》2001,(21):35-36
《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则寓言,讲一位农民为使自己的禾苗快速成长,他将一根根禾苗拔高,从而导致了禾苗全部枯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定会把事情弄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步骤。1.初读课文,明白题意。讲读寓言之前,首先要弄清题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查字典及联系内文,使学生独立弄懂“揠”义为“拔”,“揠苗”义为“拔苗”,“揠苗助长”就是“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的意思。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揠苗”是“助长”的方…  相似文献   

20.
对语文教材中寓言体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体系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考虑时代的特点、知识逻辑序列、语文学科的特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诸多因素,提出了寓言体系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