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民俗研究专家山曼先生收集的中国民间童谣编撰而成的"老童谣"系列丛书,就像一阵来自童年的微风,把我们带回童年的歌声里。这套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分为《九九歌》《看谷佬》《红眼绿鼻子》《从前有座山》《月亮月亮明明》五本,活泼的插图、精致的排版,加上山曼先生对每首童谣的寄语,使整套书盈溢纯净、清澈的童年气息。书中选取的歌谣多是人之初关于  相似文献   

2.
“只有不曾忘却童年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凯斯特纳告诫我们要珍视童年,那么当我们从忙碌喧嚣的生活中回望童年时,又能打捞出多少记忆的碎片呢?高凯无疑是在童年之海中打捞记忆的高手。他带领我们领略一片片儿时的欢乐海区,伴随着洁白美丽的浪花聆听童年时代的开怀大笑和稚拙的心声。于是我们在童年的海洋中畅游,那是迈向知识殿堂的最初的蹒跚脚步。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3,(12):64-77
穿墙术 董小明 绘画 熊亮 撰文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9787534268106 2012—04 32.00 本书汇集100首中国民间童谣精品,著名民俗学家、散文家选编、导读,扑面而来的乡野气息,还原出乡土中国的民俗民风。《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穿墙术》图文并茂,新颖。把我们好玩的童年生活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根据民俗研究专家山曼先生收集的中国民间童谣编撰而成的"老童谣"系列丛书,就像一阵来自童年的微风,把我们带回童年的歌声里.这套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分为《九九歌》《看谷佬》《红眼绿鼻子》《从前有座山》《月亮月亮明明》五本,活泼的插图、精致的排版,加上山曼先生对每首童谣的寄语,使整套书盈溢纯净、清澈的童年气息.书中选取的歌谣多是人之初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朗朗上口的歌谣中启蒙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律,懂得传统文化习俗、节日、礼仪的基本内涵,为孩子一生的知识积累和品行修养奠定基础.另外,书中的插图也尽显人间的真情、善良和美好,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与小草对话,和小猫成为朋友,将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从小就构建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久居闹市,早已习惯了自家室内的大屏幕彩电.然而,儿时在乡下看“皮影戏”的情形,总让我不能忘怀. 那时村里唱皮影是孩子们的一件乐事.儿时的乡下,最难熬的是夜晚.我们只能以捉迷藏、逮萤火虫等早已玩腻了的游戏来打发童年的寂寞.只有当冬季也是庄户人较为清闲的时光到了,我们一个个才乐得欢天喜地.因为每每这个时候,村民最盼望的皮影戏班子就会出现在村口.  相似文献   

6.
散存在古籍中的童谣分类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童谣,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史传方志,选文杂录.无不存有童谣的记载,但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却是被遗忘的角落。童谣在古籍中称谓较多:《在传》有“卜偃引童谣”.《战国策》载“齐婴儿谣”。《孟子·离委篇上才称‘“孔子听孺子歌。”《史记》则有“颖川儿歌”、‘“晋国儿谣”,《十国春秋》有“华佬山童于歌”。们日唐书·五行态》有“元和小儿谣”,《明史》有“正统二年京师小儿歌”。《五国故事》有“淮南市井小地唱”,《昨非庵日纂》收录“韩姹胄闻牧童歌”,《古今风谣》录有“部城童子谣”等。名称因人、因事而异,皆可概括…  相似文献   

7.
儿时的经典动画片《葫芦娃》有可能被拍成电视剧,有网民爆料。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上。一部名为《金刚葫芦娃》的电视剧赫然出现在拍摄名单中。“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十白,啦啦啦啦……”当高亢、激越的歌声响起时。人们就会想到神通广大的葫芦兄弟。想到善良勇敢的老爷爷与穿山甲,想到葫芦兄弟与蛇精、蝎子精的生死大战……是啊,在无数人的心中,《葫芦娃》已与童年的美好时光密不可分,堪称记忆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儿童的喜爱。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中,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成为孩子们最初的快乐体验。多少年来,童谣也一直是父辈对下一代进行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采用了童谣的形式。今天,童谣依然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会自己编出许多开心的顺口溜来自娱自乐。正是因为孩子与童谣有这样天然的密切关系,所以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  相似文献   

9.
在晚上九点至早上五点这个时间段里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曾经拍到过寻亲、抢劫、盗窃、交通事故、酒后闹事等各种新闻,感觉到这一时段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拓展,能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小溪     
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度过的,我爱那儿的一草一木,在那迷人的地方我度过了12个春秋。回首童年,是多么的有趣,总充满着欢快感。记得儿时,我住在乡下奶奶家,她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美丽的小溪。初春,冰还未化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拿着小铁铲,来到小溪边,拿着铁铲在上敲:“丁丁当当”的声音可好听了,我越玩越欢,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回荡小溪上空。盛夏,我们便在小溪里捉小虾、小鱼,拾颜六色的小贝壳,欢快地嬉水玩耍儿。秋末,我们又来到了我们的“乐园”时,溪面上有许多落叶,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船,我们便把它们排成了一个长队,又在小船…  相似文献   

11.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个年头.这一历史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当我们讴歌红军长征在中共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发挥的巨大作用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推动这一历史决策制定的幕后英雄们。下面,笔者就将向您讲述一段他们与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信笔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有点愕然:小小童谣(儿歌)也有历史意义?童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口述档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综观我国几千年的童谣史,难道不是一部有声有色的口述史么?从生动感人的童谣中,我们可真切具体地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轨迹。报载:"乡土文化"成为日常教育内容,幼儿因将教唱上海童谣,以推进民族文化和地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讯如歌     
我们常说岁月如歌、人生如歌,今天,当我们读过这篇记叙如歌人生、如歌岁月的电稿之后,在轻轻的心灵震颤与淡淡的人生哀愁之中,我们禁不住要赞它一句:电讯如歌。 这是一支送别的歌,唱给几亿人儿时的伙伴,唱给50年朝夕相处的老友,唱给以小狗史诺比、笨头笨脑的主人查理·布朗为中心的那个庞大的、活蹦乱跳的卡通家族,唱给“陪伴我们成长,分享我们童年喜怒哀乐”的虚拟的又是真实存在过的那一群。人们在史诺比们的陪伴、簇拥下走过童年、走过青年、走过壮年,跨过了新世纪的门槛,这道门槛却突然无情地将史诺比们挡了回去。此时此…  相似文献   

14.
令人费解的童谣徐瑜童谣儿歌,历代均有。童儿自哼而成或成人创作的都有。但这几十年来,注意搜集童谣或拟作童谣的似乎渐少了。现在能有这么一套《中华智慧新童谣》尽管是第一辑,六册软盒套装也还算讲究。但定价已经是48元了。面对着包装日益豪华、定价日见上扬的少儿...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小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一些“另类”校园童谣,引起了许多关注和担忧。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读到这些“另类童谣”时,却并没有多少忧虑,反而经常为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所折服、所鼓舞。在笔者看来,这些童谣其实是学生们自己创造的校园“流行文化”,因为调侃、幽默、风趣,朗朗上口,所以学生们喜欢。学生们喜欢它,也只是觉得好玩儿,借此缓解一下,发泄一下,其中并没有太多深层的含义和思想上的根源,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过分担忧。当然,有些流行于学生之间的“另类童谣”,确实包含着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的成分,比如“校长上吊…  相似文献   

16.
王秦 《军事记者》2014,(1):65-65
一位哲人说过.小时候想要什么,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就像已经得到一样:成年以后想要什么.生怕别人知道,否则就像要失去一样。童年之所以美好,在于其本身的不可重复,当我们长大变高成了现实.也许就开始倒叙着童年的零零总总.回忆着那些单纯的日子。逝去的童年终归遗憾.幸好,我们还有童心作为依凭.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二十七岁的男子汉,却着魔于儿童的天地,至今发表四五十章儿童散文诗。儿童散文诗不是儿童可为而要大人完成的。儿时,生活在童年天真烂漫的环境里,只知尽请享受那天授的金色时日,没有功夫,或没有能力去回味,可是,随着成人之后阅历的加深,往往会冲淡儿童时代的感觉,这是一项不可避免的特殊的灾难。我曾经苦恼自己缺乏儿童那愉快的兴味和纯真的激情,怎么办?我就依靠对儿时的眷恋和迷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一次青春.而能真实地记录童年、青春的办法就是让成长的足迹能及时地被收藏.得以保存.成长是快乐的.是匆忙的.在成长的岁月中为孩子们留下看得到、摸得着的痕迹.感受成长的乐趣,回忆学习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生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相似文献   

19.
赖铭强 《大观周刊》2012,(51):251-25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与家人的温馨点滴,与朋友的浓浓情意.与自己的缕缕心思。我们在经历自己故事的同时.也希望了解那些属于别人的故事。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期待着享受桃李的芬芳.期待着期许目光下稚嫩脸庞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在追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有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在现今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里.教师心里安放得下多少的学生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6月2日,接力出版社在第22届书博会上举行了"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的新书首发式。中国传统童谣"书系共十本,分别是童趣歌、游戏歌、逗趣歌、摇篮歌、自然歌、绕口令、顶针歌、问答歌、故事歌忆旧歌。该丛书由接力出版社与我国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