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叙事散文和小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两种文体,虽然二者都具备记叙类文本的特征,但在故事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情节的完整性以及环境描写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二者的异同,这会使教师在解读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误区,本文将以《散步》和《植树的牧羊人》两篇课文为例来阐述叙事散文和小说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以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以启发。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欣赏记叙性散文。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可以从情节、人物描写、他人评论等三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性散文的人物形象。文章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此外,一线教师读透文本非常重要,要提升自我的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背景下群文小说的鉴赏课怎样进行导学?燕雨佳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例。其基本内容是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形式,从多个角度来鉴赏《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其主要亮点是:基于文本类型,运用先进理念,开发必要知识,转换教学模式,培养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5.
黄卫华 《现代语文》2013,(11):75-7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何堪称写秋的经典散文?像这样具有深邃意境的文本,我们该如何品读鉴赏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文本的独特构思与意境。  相似文献   

6.
吴玉奎 《新高考》2011,(11):13-15
长期以来,考生在散文阅读题部分得分一直偏低,这成为许多师生心中的块垒。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在散文阅读方面的应考能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散文备考的做法。一、散文知识介绍1.散文的分类(1)记叙性散文(重点)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景中含情。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它能成为纵贯清代文坛的蔚蔚大派,独特处之一在于在散文创作中自觉融入小说理论,运用小说笔法,记叙描写简洁细致,人物形象丰富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意味。桐城散文上承古代散文的创作脉络,下启现当代散文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9.
在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特别是第三学段,散文占很大比重,有如《梅花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类的记叙性散文,也有如《匆匆》《白杨》《山中访友》之类的抒情性散文,还有少量的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  相似文献   

10.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名篇,也是小说单元中颇有争议的一篇,特别是表现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上。根据课程论的思想,语文过程极为重要,很多课重在品味的过程,而不是一定要探讨出一个结果。在这篇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本身,在解读的过程上发力,让学生学会鉴赏。  相似文献   

11.
《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经典文本,其教学内容到底该怎样选择一直不甚明晰,有分析人物形象型、学习写作方法型、品析语言型等等.但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从散文的体式、鲁迅散文的特点和这篇文本的特质等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2.
散文在初中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教学上,应按照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处理。但初中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指导学生规范诵读,渎出声情,读出个人对课文的感悟,不失为鉴赏文本的明智之举。一切有关文本的鉴赏必须紧紧依托文本本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笔者以《声声慢》教学为例,论述了如何使语文鉴赏课有深度,有效果。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文体,感受文本文学性;二是探究求源,领悟文本工具性;三是联系现实,挖掘文本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比很大的部分。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鉴赏散文中收获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让学生领悟散文之美。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散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相似文献   

16.
郑如登 《语文天地》2013,(11):49-50
记叙性散文是一种带有记叙性质的散文,属于记叙文。记叙性散文既有记叙文的情节要求,更有散文的抒情要求,两者相互融合就呈现出记叙性散文情节集中不枝蔓、情感真诚不生硬的特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佳作,其中不少都是记叙性散文。本文就结合具体佳作来简单谈谈高中生如何写好记叙性散文。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张中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记叙性和哲理性散文。其记叙性散文形态新异、独树一帜,凭独特的题材和个性化的语言享誉文坛。在散文中张中行着力表现文人的意趣和文人独有的价值观;在题材关注和主题表达上与官方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而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体制化”和布衣本色。其记人散文以“史家笔法”为主,力图还原人物的历史面貌;同时借助小说的白描手法,成功勾勒人物形象。但其部分作品也存在疏于选材和叙述交待过于细碎、内容芜杂琐屑等毛病。  相似文献   

18.
2002年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而且显得语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学体裁中的重头戏,小说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上不同于诗歌、散文。那么,如何快速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小说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心中有体,其次要阅读得法,三是要读中有思、读后反思。一是要心中有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相似文献   

20.
王勇 《新高考》2010,(11):13-15
散文中的形象包括物象和人物形象两种。在此,笔者根据二者的不同特点,结合高考例文、例题来分别介绍其鉴赏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