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幸福观教育不可或缺,幸福观教育对三观、德育、人生都有一定的意义,目前高职大学生幸福观有着自我定位、参照物选取、媒体引导等方面的误区,合理的幸福观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进行幸福观教育时要引导其平衡好个体与社会、得到与付出、功利与德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地区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对他们的幸福观教育,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增强,同时对整个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峻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和制度的变革来解决,更需要社会生态文化的认同和传播。生态幸福观是把自然的生态与人的幸福联系起来的文化形态和价值,是生态文化的内核。从改进和创新高校德育、应对和消除幸福悖论、树立和落实生态文明观等三个方面的要求来讲,都亟需加强高校生态幸福观观教育。现今,高校存在着大学生生态幸福观相对缺失、部分学生日常生态行为失范、生态幸福观教育相对缺位等现实问题,应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特殊内容.从现状入手,将幸福观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设定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独特内容,并对如何加强幸福观教育进行了有益探讨,积极架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孔文 《职大学报》2012,(3):110-113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幸福观主流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共同幸福和劳动创造的指导原则,以增强其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幸福观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各高校进行实践,贫困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对高校中民族地区生源的贫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揭示这一特殊群体幸福观教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为此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树立文化自信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利于增强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民族向心力、增添民族幸福感。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有效地寻找幸福,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专门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籍高职学生理想信仰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他们的政治信仰比较坚定,人生观、幸福观主流是正确而坚定的,对宗教、迷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信仰认识上偏差、对宗教问题缺乏理性的判断、对人生幸福观缺乏正面理解、认为金钱、爱情是人生理想追求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宗教观等教育措施,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朝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所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并被本民族大多人所认可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这些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支柱。而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场所,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综合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科学幸福观形成价值、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幸福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着对于幸福的追求,规定着幸福观的性质和方向,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