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中小学生之间的欺侮行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开始引起了社会媒体、学校及广大家长的广泛关注。本文论及了欺侮行为的主要特征、后果,并主要对欺侮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一、欺侮行为的室羹特征日常生活中,在校园内、学校门口或校外的某个地方,经常发生诸如此类的现象:一个或一群强壮的学生强迫一个弱小的学生去做某些事情,不然就拳脚相加;而这个弱小的学生为了自身的安全,便忍气吞声地去做,一次,两次—…·这便是存在于中小学生之间的一种欺侮行为。1998年2月份发生在济南…  相似文献   

2.
罗建河 《天津教育》2007,(11):33-34
学生的“欺侮行为”主要是指在学校范围内,部分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比如戏弄、嘲笑甚至殴打他人等,可归入“校园暴力”范畴。学生的“欺侮行为”如果不加以治理,就会破坏学校整体的教育氛围,严重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针对校园暴力,本文以美国为代表,对其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美国校园暴力可分为欺侮、枪击、性骚扰及网络暴力,近几年呈现集中化、低龄化、严重化趋势。校园暴力的原因较为复杂,个人方面有个性问题及成瘾问题;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暴力和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同样会诱发校园暴力;学校教育中自由观念过度、道德教育缺失以及应对方案不足使校园暴力恶化;同时,社会中暴力文化泛滥、枪支管理漏洞及种族歧视问题也留下了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4.
所谓"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中的敲诈,抢劫,勒索,欺侮等行为,有时还会伴有暴力威逼方式.这种现象发生在本校学生间,有时也会发生在不同学校间,主要就是以"诈钱"的形式出现.本文就"校园暴力"事件的形成和防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韩国政府颁布了《"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并于2014年3月发布了一系列后续措施,旨在建构以学校为主体、学生、家长及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型校园暴力防治机制,构建一个"零暴力"的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开展校园暴力预防活动;推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对被害学生的保护及对加害学生的引导;强化学校对隐瞒及虚报校园暴力实况的管理及监督;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欺侮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欺侮形式,需要人们予以认真的审视.网络欺侮与传统欺侮在定义、表现形式和成因方面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传统欺侮定义中的重复性、力量间的不均衡性等要素在网络欺侮中受到挑战.影响网络欺侮发生的成因主要有去抑制化效应、去个性化效应和成人交互作用的缺失等.与传统欺侮一样,对学生的网络欺侮行为需要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层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英国学生欺侮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小学生的欺侮问题引起了英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本质上讲,欺侮是学生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暴力行为,它包括对身体的欺侮、语言的欺侮和间接的欺侮三类。现在,学生欺侮问题已经遍及英国全境。欺侮事件的发生给被欺侮学生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学生欺侮问题的诱因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家庭、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目前,英国正在积极推进欺侮防止教育,同时也在积极采取欺侮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班主任承担着连接学校和家长的桥梁任务,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的主要监护人。作为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更要加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为高年级学生打造全方位的有效教育环境。但在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班主任要及时调整方式方法借助新型沟通媒介,建立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这里所讲的校园暴力,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拦路抢劫、敲诈、人身伤害、暴力欺侮等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学生之间,严重地危害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在社会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家访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了解情况。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活动规律;了解学生家庭一般情况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二、反映情况。教师要向家长反映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影视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影视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负面影响比较大、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把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影视市场管理、重视家长的"疏导"作用、推进学校的流行文化建设、多生产中小学生喜爱的影视产品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张泽红 《天津教育》2021,(11):42-43
小学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良好的小学道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小学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指出了目前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更好地解决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学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raws on a recent and unique longitudinal study of Gypsy Traveller students in fifteen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in England. Gypsy Traveller students are less likely to complete secondary education than any other minority ethnic group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up to 12 000 young Travellers in England are not registered at any secondary school. The study tracked a sample of 44 students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using a multi-perspective, phenomenological design to explore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attitudes, expect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that might impact on secondary school engagement and reten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the students' behaviour was perceived to be good by thei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oblems began to emerge during the first year at secondary school and twenty-four pupils had self-excluded by the age of fourteen. Furthermore, almost one in thre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tudy were temporarily excluded by their schools on at least one occasion during the study.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atterns of resistance to secondary schooling should not be solely attributed to cultural influences. In many cases, parents expressed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s school until relationships broke down. Above all, parents and students want assurance that racism will be challenged and dealt with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闲暇时间的管理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小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策略为:在社会层面,将闲暇教育列入国家和学校教育的议程,动员社会力量开发闲暇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在学生层面,树立正确的观念,重视闲暇时间的管理,学习科学方法,合理管理闲暇时间;在学校层面,培育闲暇时间管理意识和技能兼具的教师队伍,开发建立闲暇时间管理的课程体系,落实闲暇活动设施与场所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在家庭层面,发挥父母为第一任教师的启蒙作用,坚持整体性原则,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孩子出现的问题,从一定层面上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问题。为引起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文章以某中职学校为个案课题研究对象,从中职生的父母、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梳理中职生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中职生家庭教育质量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由具有正当性,但自由是有限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也是有限的。其伦理学依据表现为:自由原则不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原则,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制度对自由起着限制的作用,自由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恐惧自由”心理的作用,自由原则的应用有特定的范围。就学生而言,义务教育的强迫性表明儿童自由是有限的,学校对教学秩序的需求,控制了的教育环境,学生一些要求的“无理性”,以及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组织的活动决定了学生自由的有限性;就教师自由而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性.教育考试制度和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自由的有限性;就家长而言,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家长没有选择的自由,在子女就学的学校选择中不少家长的自由会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对教育领域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弄清楚在哪些地方允许自由,在哪些地方则应当对自由作适当的限制,不能将自由的概念用错地方,“在不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给予了自由,而在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又往往不给予自由”。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目的和任务,不是一项工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德育处的工作;德育基于学校实际,不仅是完成上级任务;德育须有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学校难以承担全责;学校应直面德育困境,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教育普及化、大众化以及身心全面发展并不断改变着的学生实际,整合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发挥核心作用,在学生成长中创设出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过程和经历中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渐多元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在重视高职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着手,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成长最具影响的两大环境,应当通力合作。当前家校合作呈无序性、低层次性和片面性状态。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部分教师也不希望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文凭社会导致功利化取向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构建。家校要想实现有效合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保障,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继续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