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改轰轰烈烈,课堂热热闹闹,分组讨论成为时尚,肯定表扬成为潮流。毫无疑问,还课堂于学生,张扬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常常感到欣慰背后的隐隐忧虑:无原则表扬中隐含着“放弃”,过分张扬中暗藏着“放任”。“放弃”意味着卸下教师的责任,“放任”意味着抛开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不断演绎着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激情四溢,学生充满活力.热闹过后,细细品味,感到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误区:过分追求教学形式,不但忽视了小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而且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关注”谈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马定 《学语文》2010,(3):32-32
我们先比较一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和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课堂。首先,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倚重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受”,强调知识的传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分数。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人的发展入手,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的主阵地。由于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师生角色新、教学方式新、教学评价新”,所以很多老师处于朦胧状态,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走出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许多教师感到茫然与困惑:不知道该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6.
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已经走进了新课程。作为一线教师,新课程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究竟怎样,课堂中怎样有机地渗透课程理念.这是和我许多教师一样感到迷惑的问题。日前.有幸拜读了傅道春老师写的《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一书,顿生“拨云见日”的感觉,一直感到的问题有了答  相似文献   

7.
反思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过分突出“人文”,淹没“语文”;过分追求“诗化”,缺乏“诗意”;过分注重“整合”,迷失“本真”;过分创导“气氛”,失落“审美”;过分推崇“感悟”,遗忘“实践”;过分讲究“模仿”,消融“个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浅解和误解。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回顾课改走过的路程,我真真切切地感到,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几句时髦的词语。“三维目标”、“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等等,只有实实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师资培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偏颇。培训目标过分强调教师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内容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与理念灌输;培训方法过分强调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模式过分强调校外进修培训。为此,新课程师资培训应重视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态度与情感培养;重视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人格完美取向和实践性智慧取向;重视以案例研究、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反思为主的培训方式;重视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课程,长期在传统师资培养模式下成长和在传统教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的教师感到了很大的震撼、困惑,甚至是反应上的迟滞。不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只能是“新瓶装旧水”,新课程就会流于形式,轰轰烈烈而来,无声无息而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各实验区都开展了“岗前培训”,即“通识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与教师交流,了解到教师考虑较多的是面对新课程如何备课(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们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是普遍接受的,但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却感到十分茫然。所以,谈到新课程实施,首先在于帮助其成功完成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靠很少的外出学习远远不够。因此,读书、学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成了教师“充电”、“吸氧”、“补钙”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许爱祯 《成才之路》2009,(24):20-20
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感到语法教学很棘手,在公开课上尽量避开语法教学。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过分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口语表达能力。因此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而忽视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也就出现了在优质课中回避语法教学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如何使语法教学摆脱目前的尴尬地位?如何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语法教学?这些都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材处理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新课程中,面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大量的历史学、教育学专业术语,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有点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教材处理这个环节入手,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如何处理“课程标准-教材-备课”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冯乔刚 《考试周刊》2012,(58):139-140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对科学结果的认同。新课程理念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探究性教学。化学新课程理念呼唤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应选择有利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深入研究,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俊仙 《云南教育》2007,(11S):15-16
新课程为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给予广大教师很大的触动,纷纷投身于这场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革新课堂教学,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但我们同样感到一些老师的“实践”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缺乏实效”。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值观的整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注重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基于以上新课程理念,教师走进新课程需要敏锐的职业悟性。1.感悟新课程理念,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认识和内在素质教师们使用新教材时经常感到:即使明白、理解理念的含义,但在具体上课时,又不知从何着手,甚至草木皆兵,一动手就觉得自己太“传统”了,不是新理念。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理念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光 《吉林教育》2009,(3):43-43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生动、鲜明的教育理念,教师也感到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尝试。普遍觉得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已满足不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关注自我更新”,构建具备个人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我认为教师在现有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应掌握以下几种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不会做教师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不会做教师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不少教师尽管持有资格证书,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面前遇到了强烈的挑战,老方法不灵了,新的又不会,出现了“不会做教师”的危机。 新课程的实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必将面临它的考验。就实验区的情况看,一线的教师们正经受着这一变革带来的巨大震动。有的做了一辈子教师,现在感到不会做了。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自己的体会,笔者认为所谓“不会做教师”主要有三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对广大教师而言,于世纪之交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许多“新概念”。其中,有些源于学科课程改革理念,有些源于宏观课程改革理念,相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更大的震动和更多的困惑。譬如,“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也是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