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麟浅识     
阅读古籍,经常会碰到“获麟”二字,“咏于《诗》,书于《春秋》”(韩愈:《获麟解》),而《左氏春秋》传其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民之卒子钼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据说,麟是一种非牛非马非鹿,头上长有一个肉角的动物;是一种瑞祥的兽类,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及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便感叹不已,说:“吾  相似文献   

2.
石梦娇 《文教资料》2013,(35):172-173
典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折射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典故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其常规化的规约语义的解读,更是一个在话语空间的意义重构和重新赋值的过程.古代文献中有关“管鲍”的典故及其典故词具有重要的文字学、词汇学价值,“管鲍”典故词的产生发展是有迹可寻的,我们可以从典籍来源、构成成分和词义特征这三大方面来探究“管鲍”典故及其典故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折桂”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典故,拥有众多与科举功名义有关的同源典面。其中许多典面结构凝固,具有复现性,属于词、固定短语或准词。“折桂”典面的多样化是社会历史因素、文学传统因素、主体心理因素及文本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后,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使用者追求异质感和典雅性的交际心理使“折桂”典故的基本语形“折桂”一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找到了新的语义、语用空间。复出后的“折桂”一词语义已由表示科举及第转向多表示竞赛获第一名。目前,“折桂”一词的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巨野是“西狩获麟”之地,史书记载颇为周祥;自夏商至先秦,巨野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麒麟文化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巨野有以麒麟冢为主的种种文化遗存,大量的麒麟传说在这里兴起、演化,并流传后世.简言之,麒麟文化发端于春秋时期的巨野.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汉初素王话语流变的基础上,通过对《淮南子·主术训》篇与董仲舒的孔子素王论同后世孔子素王论进行比对的方式,确定后者即后世孔子素王论的直接源头。董氏素王论缘起于对秦制的不满及其实现儒家德治的冲动,其主要营建工具为布衣受命论,对“西狩获麟”的新解则是其营建契机。  相似文献   

6.
陈丁芝 《教师》2008,(5):35-35
典故一般包括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和成语两方面。《丈心雕龙·事类》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援古以证今也。”又说:“举人事,以证义”,“引成辞,以明理”。所谓“事类”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典故”,所谓“人事”和“成辞”,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故事和成语。写诗作文要不要引述典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证明,典故不只可以运用,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7.
原发的中国古典哲人,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庄子,都深刻体认到言说的困境,这种困难不仅仅具有政治社会的向度,而且还有形而上的向度,如果说“西狩获麟”是前一种困境,那么道与言之间不可避免的张力则是后一种困境的体现。孔子“春秋笔法”、《周易》的“象言”、《庄子》的“三言”(即寓言、重言、巵言),都是回应言说困境的方式。只有把握这种困境,才能理解这些伟大文本言说的方式,而只有理解这些言说的特别方式,才能将这些伟大的经典带入我们时代的意识中,这就要求以灵魂饲养经典。  相似文献   

8.
《巨野县志(1986-2005)》在资料性、地方性、时代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秀表现.尤其在思想性方面,新县志通过鲜活的数字和实例,令巨野县20年(1986-2005)间“实业兴县”和“文化铸魂”的执政理念大放异彩.新县志对于麒麟文化的处理是其突出地方性的亮点之一.文中扼要说明了麒麟何以成为一种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麒麟文化形成的原因,以及作为西狩获麟之地的巨野在麒麟文化中的发源地地位等.  相似文献   

9.
“君子”一词,在古代典籍中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且词义丰赡多变,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但要明其源流,还得以“君”与“子”人手。“君”,会意字,从尹,是手持杖的形象;从口,表示发号施令。据此,“君”是古代各级据有土地的统治者的统  相似文献   

10.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此后,《北史·邢邵传》也有“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之语;《宋史·宋敏求传》也有记载:“熟于朝廷典故。”现在凡是见诸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  相似文献   

11.
在浩瀚的古代典籍中直接把“君主”与“专制”并用的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把臣下擅权称为“专制”,其潜台词是,“专制”应该是君主所特有的。“君主专制”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是一个正面词。另外,如“独断”、“独揽”、“独治”、“圣裁”等等,都是说的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2.
“折桂”是古代诗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用典形式多样的典故之一。该典故出自《晋书·郐诜传》。由“折桂”典故滋生的典故词语数量巨大,超过其他所有典故。“折桂”典故用典形式的多样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探究典故的典源及其用典形式,对于全面了解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途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鄢文龙 《语文知识》2001,(10):29-32
古书中有一些词是由古代的传说或历史故事概括而成的,还有一些词是从古书文句中截取或抽摘出来的,我们把概括古籍中的故事或割裂古籍中的语句而形成的这两类词称为典故性语词。典故性语词和成语有类似之处,它们的实际意义往往大大地超出字面意义,因而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知。韩寒就因不懂典故性语词,简单地使用”染指”的字面意思望文生义,闹出笑话:“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变本加厉,远远看见书店里五颜六色而引发感官上的好奇,挪着小步一路扭过来,但脚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一.明用与暗用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原文,而且还指明出处,用典故效果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所说的意思。例如:(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俗语“瓜子”一词,广征博引、字斟句酌地考证了有代表性的现行大型辞典和古代典籍辗转抄引中的种种讹误,并从民族史、病理学、民俗学和古代诗歌创作方面,深入全面地探析了“瓜子”一词,正本清源,恢复了该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讲究用典,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殊的艺术手法之一。由于典故概括力强,有的典故还有一定的人物、情节、场景或警语,所以它是“浓缩”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典故使用得好的诗歌,可以增强诗的气氛,收到词短意长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读诗解诗,如果不明典故,或则不知所云,或则误解作者写诗的用意。因此,弄清典故,对于读诗解诗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7.
副词谓语句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确实存在。本文透过这种语法现象并通过穷尽性研究古汉语“必”字在古代17部典籍的用法来探讨“必”字的词性,  相似文献   

18.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9.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朱安义古人写诗作文往往喜欢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典故,简称为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中的“据事”和“援古”,指的就是诗文创作中的用典.用典是作家在写...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新编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 ,恰当地运用多个典故抒发自己豪情狂态和希望朝廷重用 ,给他机会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一第四小题问本词中的“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很多学生认为“遣冯唐”是典故 ,而“射天狼”不是。这首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确用了典故 ,都能指出古书出处和故事原型。上片词中的“亲射虎”出自《三国志》 ,记载在一次出行中 ,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 ,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作者引用此典故 ,表达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 ,马前射虎 ,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