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交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向学生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要求,而对这些工作的实绩的期望,取决于师生交流的效能。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是: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郑军强 《新疆教育》2013,(9):182-18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与同伴互相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掌握数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合作交流的内容,把握好学生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让合作交流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既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实现所有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师生有效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课题和不懈追求,是班主任最为重要的教育技巧之一。要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学生平等对话,实现双向的交流,让学生敢交流、愿交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用心倾听、平等交流和正向激励实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4.
新教师必须寻求有效的交流方式;许多新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经历了不同形式的交流焦虑,这使得新教师存在着交流障碍;只有对交流过程中策略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带来正确的认知和改变。  相似文献   

5.
新教师必须寻求有效的交流方式;许多新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经历了不同形式的交流焦虑,这使得新教师存在着交流障碍:只有对交流过程中策略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带来正确的认知和改变.  相似文献   

6.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和成就教师的保证。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还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了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能发展。而有效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书做笔记这么一个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具体的探讨交流和展示的活动中。为了有序地开展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实现专业成长。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调整做法,在反思中不断地调节自我,促进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成长,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走符合学校的校本教研之路,开展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在研究自己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6个区县36所学校分层抽样的教师的调研表明: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教师交流的面不广,各区县不平衡,教师参与交流内在动力不足,交流政策在指导、激励、评价等方面的缺失,交流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制度层面看,教师交流存在异地交流与属地管理、交流的短期性与其专业发展稳定性、交流的强制性与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编制相对稳定与流动教师编制空缺、交流教师文化与交流学校文化差异等矛盾或冲突。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来自制度本身、制度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制度环境等方面。要提高实效,就需要明确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目标,合理划分与落实政府、学校、教师的责任,健全长效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课堂交流需要面向全体以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有效交流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和适时介入。教师要明确课堂交流的本质,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学科的实质内容,面向全体,关注弱势,精心预设,适时介入,注重沟通,分享智慧,实现有效的课堂交流。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的教育,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信息交流使心理健康教育直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是教师要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交流模式建设上,缩短获得的时间,扩大涉及的范围,把隐性信息显性化后,传达给需要该信息的教师等,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师校际交流对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有指导式、协作式、协议式和中介式等基本模式。调动交流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交流的吸引力,发挥教育政策的统筹指导作用,是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师教研交流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改发展、提升学校实力具有重要影响,但在以毕业率和升学率为指标的背景下,中学教研交流活动欠缺。通过向渭南市八所中学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教研交流情况,发现目前中学教师教研交流还存在规模小、次数少、形式单一等问题,这与学校和教师对教研的重视程度和开展形式有关。因此,要想推动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就要尽快提升中学教师教研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的教育,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信息交流使心理健康教育直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是教师要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交流模式建设上,缩短获得的时间,扩大涉及的范围,把隐性信息显性化后,传达给需要该信息的教师等,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交流与共同学习指南》,强调校长领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学校课程与活动的整合,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各级特别支援学校开展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校际交流和共同学习活动,推进日本包容性教育体系的建立、共生社会的形成。《交流与共同学习指南》在开展残疾理解教育、学校交流机制建立、师资培训、经验示范等方面可为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效、合理地增强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营造氛围,促进互动交流的实施;有的放矢,实现互动交流的价值;参与其中,使得互动交流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城乡教师交流中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师交流中既存在工作交通、居家生活、心理沟通等共性的不适问题,还存在城市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后的工作超负荷、教学硬件条件欠缺、学生基础较差和农村教师交流到城市学校后的工作量不足、教学硬件使用技术欠缺、学生基础较好等个性的不适问题。导致这些不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城乡教育环境的差距、教师认识与态度的障碍、教师交流政策执行障碍和教师交流政策本身存在缺陷等方面。为此,需要从完善教师交流政策、转变交流的认识、解决交流教师的困难、加强教师交流理论研究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当教师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才能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7省市278所学校教师的调查数据,分别通过两分类别逻辑回归和一般有序逻辑回归方法就中小学教师参与校际交流意愿和对津贴补助期望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在控制个体特征、学校特征和区位特征的条件下,重点考察了津贴补助与住房福利政策对促进教师校际交流的效果。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校际流动以学校类型和区位同层交流居多,津贴补助和住房福利政策的覆盖率比较低,教师期待的津贴补助数额达工资30%左右,各地保障水平与教师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津贴补助和住房福利能显著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校际交流意愿,为流动教师提供住房福利可有效降低他们对津贴补助的期望水平。教师对走教、送教的交流意愿强于定点支教,将区位向下流动教师的人事关系随迁至新学校不利于交流教师在基层学校安心教学,改善学校环境与工作条件能显著提升教师来校交流的意愿,降低教师对津贴补助的期望水平。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若干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包括推进区域内教师工资的统一标准化改革、建立基于因素法的交流教师津补贴制度、继续深化"局管校聘"人事改革。  相似文献   

18.
黄强 《四川教育》2002,(11):36-36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起源于交流,它是在特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只重视老师对学生的交流,忽视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交流。开放式教学提倡多向的、多形式的、多层面的交流,强调了交流活动对教学的重要影响。那么,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如何借助有效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呢?一、在交流中开放教学情境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  相似文献   

19.
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在我们国家,寄宿制学校的比例正逐年升高。如何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一直是困扰着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一个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利用网络平台、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家校委员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加强家校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抽象的语言符号与现实生活、情感之间建立联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等闲视之,缺乏处理交流结果的意识和能力,交流环节普遍存在着“杂乱、无条理,肤浅、深度不够,反思提升意识缺乏”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通过有效引导,让交流由肤浅走向深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