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Tris-HCl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从黄粉虫体内获得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研究VC、VB1、VB2、VB5、VB6、VB12等对黄粉虫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VC、VB1、VB6对NAGase起抑制作用;而VB5、VB2、VB12对NAGase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VC和VB6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VC和VB6对酶的抑制作用可逆,VC为混合型抑制,VB6为非竞争型抑制。测得VC对酶的抑制常数KI与KIS分别为37.63mmol/L、95.64mmol/L;VB6对酶的抑制常数KI与KIS均为13.75mmol/L。  相似文献   

2.
以黄粉虫为材料,以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 3.2.1.5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几种有机溶剂对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对NAGase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时对酶有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激活作用减弱并速转为抑制作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氧六环对酶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随浓度增大酶活力迅速下降.进一步研究二氧六环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二氧六环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过程,抑制类型都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测得二氧六环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 I为8.1%,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 IS为30.0%.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对黄粉虫NAG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粉虫为材料,以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 3.2.1.52)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金属离子对NAGase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一价碱金属Li 、Na 、K 等对酶活力基本上没有效应;Ca2 、Mg2 、Ba2 等碱土金属离子对酶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而正三价金属离子Al3 和Fe3 、过渡金属离子Zn2 和Cd2 、重金属离子Cu2 、Ag 、Hg2 和Pb2 等对该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Hg2 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2.5 mmol/L Hg2 可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进一步研究了Cu2 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显示:Cu2 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KIS=5.5 mmol/L.  相似文献   

4.
以黄粉虫幼虫为材料,采用0.05 mol/L pH 7.5 Tris-HCl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分离提取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 3.2.1.52),获得比活力1025 u/mg的酶制剂.研究NAGase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测得米氏常数Km=0.384 mmol/L,探讨巯基乙醇对该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乙醇对该酶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显示可逆过程,研究巯基乙醇对该酶的抑制类型,显示其抑制效应为混合型,KI和KIS分别为1.9%和9.6%.  相似文献   

5.
二甲亚砜对黄粉虫NAGase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二甲亚砜(DMSO)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innaeu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NAGase)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的剩余活力随着二甲亚砜浓度增大而呈指数下降,导致酶活力丧失50%的二甲亚砜的浓度(抑制半衰期,IC50)为5%,说明二甲亚砜对黄粉虫NA-Gase有明显的失活作用.该酶的失活过程属于可逆过程,抑制机理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进一步测定游离酶(E)和底物络合物(ES)与二甲亚砜的结合常数(KI和KIS),分别为6.12%和26.2%,KI相似文献   

6.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简称NAGase,EC.3.2.1.52)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周期性蜕壳生长密切相关.以成虾外壳膜与肝胰腺为提酶材料,研究比较不同组织来源的NAGase活力与基本性质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组织来源的酶活力有差异,外壳膜NAGase活力为72 U/mg蛋白,肝胰腺的酶为60 U/mg蛋白;两种组织来源的NAGase酶促反应最适pH均为5.5,最适温度分别为30℃与37℃.并进一步比较不同部位来源酶的动力学参数(Km、Vm)、酶促反应活化能(Ea)及对Cu2 、Zn2 和Hg2 的敏感性等,阐明外壳膜与肝胰腺的NAGase酶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斑马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黄芪多糖对生长发育及衰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黄芪多糖浓度为0.125mg/ml~0.25mg/ml时,斑马鱼生长发育正常,当浓度过高,达到0.5mg/ml时,斑马鱼生长发育受到抑制;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及吖啶橙(AO)的染色结果表明,当黄芪多糖浓度为0.25mg/ml时,可以延缓斑马鱼细胞调亡,从而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让其暴露在含0,5,15,45,135μg/L辛基酚(OP)的养殖水体中,暴露24,48,72,96,120 h后取样,分析测定凡纳滨对虾壳膜与内脏 NAGase 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 OP 对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激活作用.暴露72 h内,壳膜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变化;暴露96 h时,5,15,135μg/L OP均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起极显著激活作用(P<0.01),4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起显著激活(P<0.05);暴露120 h时,15,13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仍表现为显著性激活作用(P<0.05),但5,45μg/L OP 对壳膜 NAGase 的比活力影响无显著性.而水体 OP 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抑制作用.在15μg/L OP体系下暴露24 h,内脏NAGase极显著下降(P<0.01),其他 OP浓度下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浓度下暴露48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5μg/L OP体系下暴露72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下降,其他 OP 浓度下的对虾内脏 NAGase 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15,135μg/L OP 体系下暴露96 h,内脏 NAGase 比活力也分别出现极显著(P<0.01)及显著性(P<0.05)下降.可见,OP暴露对对虾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了无土栽培法,研究了7个水平的铝浓度下银杏幼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铝浓度下银杏的生长状况呈较大差异。高浓度铝离子(〉0.4mmol/L)对银杏产生毒害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毒害越大,表现为植物生长差、根部枯死,茎枯死或蔫黄;铝浓度较低(〈0.4mmol/L)的情况下,铝对银杏的毒害不明显,而铝浓度较低于(0.2mmol/L)时却对银杏生长有利。表明在无土栽培条件下,银杏幼树能适应的铝浓度范围为0~0.4m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究对壬基酚(p-NP)、邻壬基酚(o-NP)和间壬基酚(m-NP)三种异构体与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Autodock-tools 1.5.6和Open Babel软件对NAGase和壬基酚的构象进行处理,再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用Py Mol和Discovery Studio 4.1分析两者对接的结合能量、结合方式和相互作用力。结果:模拟对接显示NAGase和壬基酚的三种异构体结合的能量分别为-5.7、-5.9、-5.9 kcal/mol;p-NP和NAGase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对接位点在NAGase B链的Trp306、Trp373和His169;o-NP和NAGase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对接位点在NAGase A链的Val592和Leu595,还有B链的Ala140、Pro132和Tyr136;m-NP和NAGase也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对接位点在NAGase B链的Tyr121、Trp306和Trp373。结论:壬基酚三种异构体和NAGase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微渗析取样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CED)相结合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动力学,流动相的磷酸盐缓冲溶液CPBS,PH=7.07中,以四氛酞菁酮(CaTAPC)化学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检测限为2.oXI0。VL,在6.0x10-7mol/L~1.0x10-4mol/L的线性浓度范围内,恒电位为+500mV(对Agcl参比电极),对乙酰氢基酚与峰线电流呈良好的线性(有限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应用这个方法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CE)的药物动力学,测得对乙酰氢酚与蛋白质结合参数(K)及结合因子(n)分别为5.37x103(mol/L)和257。测得(药物在血液中的)吸附半衰期为33.0±1.0min,消去半衰期为45.0±2.0min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种子经较高浓度(1~5mmol/L)的水杨酸预处理后,萌发都受到抑制,发芽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升高;若用较低浓度(0.01-0.1mmol/L)的水杨酸处理.则促进种子的萌发,降低淀粉酶活性,可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酶法提取华紫珠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解与醇提相结合的方法从华紫珠茎中提取黄酮化合物,提取液以NaNO2-Al(NO)3-NaOH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华紫珠茎黄酮化合物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影响黄酮化合物提取的因素顺序为:酶解温度〉酶浓度〉pH〉酶解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50℃下,pH为5.5时,用0.3mg/ml的酶酶解1.5h时黄酮得率最高(1.962%).  相似文献   

15.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三种麦芽糖生成酶和α-葡萄糖苷酶进行了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研究。考察了麦芽糖生成酶和其组合方式,以及糖化转苷配合方式对低聚异麦芽糖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60℃下合用β-淀粉酶,普鲁兰酶和真菌α-淀粉酶(加入量均为0.1L/t淀粉)先部分糖化,再加α-葡萄糖转苷酶(加入量为1L/t淀粉)进行转苷反应,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低聚异麦芽糖,且总糖化转苷时间短(30h)。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流程,并试制了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异麦芽糖达到18.7%,潘糖达12.3%,异麦芽三糖达8.0%,质量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茶皂素对福寿螺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苦茶粕中提取茶皂素,用离体的方法测定它对福寿螺中消化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10-150μg/ml的浓度内,茶皂素对内切β-1,4葡聚糖酶(EG)的作用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对外切β-1,4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CBH)的作用表现为激活作用,基本上不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71只小鼠上以200mg/kg剂量、闯日2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高血糖模型小鼠,得到35只血糖高于9.0mmol/L的小鼠。将高血糖模型小鼠按相似血糖水平分为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血糖分别为:14.77±6.71(mmol/L,下同),14.53±5.40,14.40±6.18,组问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实验1和2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的柑橘皮和10%的瓯柑橘皮,饲养1周后测定血糖,对照组为12.23+5.11,无显著变化(P〉0.05);柑橘组和瓯柑组下降到6.48±1.58和6.09±1.23(均P〈0.001),结果说明柑橘皮和瓯柑皮对小鼠有极显著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γ-痕迹蛋白、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者4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8例,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尿微量白蛋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以上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研究野桑蚕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了金属离子和几种抑制剂对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和硫脲对该酶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86 mmol/L和0.092μmol/L,Cu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Zn2+、Ca2+和Mg2+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联吡啶钌是一种电化学发光试剂,对乙酰氨基酚对其电致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基于此原理,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对乙酰氨基酚.讨论了磷酸盐缓冲液pH值、浓度等实验参数对于对乙酰氨基酚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电位1.15V;钌联吡啶浓度5mmol/L;检测池缓冲溶液50mmol/L(pH7.5);流动缓冲液50mmol/L(pH7.5);进样高压10kV;进样时间8s,运行高压12kV,在3min内可实现对乙酰氨基酚的分离检测,对乙酰氨基酚在0.05~10mg/L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1rag/L.对1.0mg/L对乙酰氨基酚进行7次重复测定,所得电化学发光信号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3.5%和1.6%(n=7).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应用此法测定了实际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回收率为9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