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一元现代性话语霸权,克服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理论困境的一种多元现代性话语,在整个现代化理论发展和批判史上因其独特性而凸显出他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和社会历史角度探讨了阿多诺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的生成原因,仔细分析了他对大众传媒批判的主要内容,揭示其批判理论存在的缺陷,并对它进行了反思,从而挖掘出阿多诺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围绕市民社会、文化霸权、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等内容,全面地阐明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新道路理论,即文化霸权理论,并对无产阶级巩固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新思考。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社会学家对学校科学课程的霸权地位提出质疑,批判理论取代功能主义理论,但是批判理论将课程简单还原为统治阶层利益的反映,因而受到社会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科学知识的霸权地位被解构,由客观的科学世界回归具体的人的日常生活社会与本土社会,教育社会学呈现微观学校日常生活研究取向与本土化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6.
福斯特是当代教育管理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受到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影响,要求打破霸权的主流教育管理观念,提出教育管理是一门道德科学,倡导对学校教育进行根本的改造,学校领导必须成为批判反思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W.Said,1935-2003)是当代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是西方的一座学术重镇。他被认为是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有《东方主义》、影响颇大。萨义德的理论思想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其批判的锋芒直指西方的文化霸权和强权政治,其理论基石就是"东方主义"。本文试从东方主义的含义、意义以及局限性等方面来探析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萨义德的东方学批判考察王颖电影《喜福会》,认为该影片并未脱离东方学的理论框架,而是将中国"他者化"了,是对中国形象的又一次误读。因此,对于美国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中国形象,应时刻警惕其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虚构。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与课程中的性别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忠敬 《教育科学》2003,19(3):26-29
女性主义理论不仅批判了课程文化中的男性霸权,而且批判了主流课程文化的认识论,对课程中存在的对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进行了揭露,对男性中心课程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教学与研究》2007,21(8):70-76
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霍米·芭芭和斯皮瓦克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来批判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那么后殖民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解读后殖民理论,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有何理论上的缺陷,另一方面,解读出后殖民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何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认为一个政党或阶级获得长期稳定的统治的关键是首先获得"文化霸权",这必然要求政党或阶级重视媒介。葛兰西把媒介和传播看作"争霸"的场所和武器,正是在"争霸"过程中,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阶级)更注重借助媒介的力量进行博弈,凸现了媒介的力量,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民主进程,这就为理解文化的对立与和解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对上市传媒利用筹得的巨额资本进行多元化投资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分析了中国上市传媒多元化投资及其可能的风险.引述了西方的较有影响的多元化投资理论,指出了我国阶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通过时传媒多元化投资的类型、风险的分析,指出多元化投资是一柄双刃剑,传媒应当完善资本经营机制,从认知多元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完备的投资项目评估机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门的媒介投资人才三个方面提升上市传媒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是当前人文社科学界一种颇具影响的理论思潮。在当前文艺学界,一些学者秉承文化研究的要义,认为要使得文艺学研究获得新的突破就必须要跨越边界,实现文艺学的文化转向。而其中尤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提出和讨论影响最大。作者认为,在充分认识和估价这场理论讨论的意义之后,必须对其保持一种理性的批判和超越态度。具体到文学理论研究,就是要始终坚守文学本身的审美性和自由超越性,以一种精细、独到的文学研究来应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困境而不是使得文学理论重新依附于另外一种他者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领导权是掌握政治社会领导权的先决条件。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历史渊源探究其理论框架,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阐述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提出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群众认同,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有组织的知识分子队伍,正确发挥大众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信息传播学科,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理论性,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目前的大众传播学教学过程中,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建构性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求知为核心,对这一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本文通过对大众传播学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这一学科教学中建构性教学模式展开思考,同时对其实践进行分析,以期为大众传播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权势和平转移与中国对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 《教学与研究》2007,34(3):65-72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权势转移必将导致霸权战争.本文的论证表明,权势转移理论有机整合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理论,其中蕴含着权势和平转移的内涵与条件.这种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体系中的崛起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而主导国对崛起国的和平发展予以包容.中国已经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因此透析权势转移理论中所蕴含的主导国包容崛起国的条件,对中国的对美战略选择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实际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领域.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诸种弊端、理性霸权的揭露和批判是相当犀利、深刻的,这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我们应该避免西方现代化的痛苦历程,将现代化的代价降到最低点,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相似文献   

18.
Marxian education scholars hav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as a specific response to concerns about contemporary media's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with regard to youth. This development has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section of media, critical theory, and pedagogy. Ye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limit its capacity to confront the trajectory of contemporary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ere, Kip Kline offers Jean Baudrillard's media theory as a possible corrective to the undertheorization of media at the level of form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inefficacy of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写作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术地位明显提高。某些学囿于写作学科发展中的一些矛盾现象和具体问题,认为写作学科陷入了令人“尴尬”、“无奈”的“困境”,这是不符合写作学科发展现状的。而“取消化”则始于30年代末期,经过60余年的检验,它已经不适应时代变革和写作学科的内容实际了。  相似文献   

20.
“空间转向”是当代学术思想前沿发展的重要标志。电子传媒的出现导致传统文学边界的消解、赛博空间的生成和大众狂欢时代的崛起。根据中外学者关于空间与文学的理论与批评实践,空间与文学的关系模式有三种:传统文学、流散文学和网络文学。文学研究向宏观文化和微观文本“双向拓展”的文化诗学是我们反思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