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五粮液在国家的正式评酒会上,评酒专家们给了它很高的评价,对洒的感官评语是这样写的:“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在大曲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称。”这就是五粮液传统工艺造就的美酒。在评酒会上,它冠盖群芳,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
在五粮液品牌资本高速扩张中,成功的品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品牌传播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企业文化、责任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综合推力,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厚了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3.
宜宾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之所以如此,不乏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揭示川南宜宾誉称为“酒都”的物质文化因素。即:优越独特的先天人文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质丰厚的果园谷类种植业造就的坚实原料基础;悠久众多且精心打造的都市古窖糟房;优选多种粮食、合理配和原料与古窖精酿方式的酒业生产;高新技术与科学优化酿造和系列名酒品牌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式的酒文化创造等五方面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是宜宾作为孕产“五粮液”之母,作为中国酒业基地和龙头,誉称“酒都”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白酒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头企业的先行效应和带动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十二五”期间,五粮液要专注于核心品牌、核心扩张和战略文化转型,继续稳固中国“酒业大王”的地位,同时为以后步入千亿大关后实现国际战略的大阔步发展、多元化战略的升级、创新模式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元进 《湖南教育》2008,(11):29-30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含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意。“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方法”向“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最应具备但往往缺失的,究其原因,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落脚点来使教师贯彻,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为“语文味”的贯彻和落实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变换中寻语言之“味”,在共鸣中赏审美之“味”,在思考中导思维之“味”,在拓展中探文化之“味”。教师还应悉心锤语、用心研文,力图讲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的含义为何呢?“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义。“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美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中生活富裕是物质基础、文明和谐是社会保障、勤劳友善是道德范式,三者有机统一于“五位一体”之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自觉需要破除包括城乡差距巨大和多元文化造成的冲击以及逐步认同的较长过程等障碍,需要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练核心价值观的地方形式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味”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典型的范畴,古往今来有许多学者对“味”范畴进行了细致详尽的研究,它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重要切入口,它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精神的具体化表现.在当今社会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西方美学概念和范畴层出不穷,“味”作为中国美学特色范畴,仍然没有失去它的影响力.研究“味”范畴,对现代文论构建与完善具有特殊意义,对当今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利平 《教师》2010,(33):55-56
“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是以和谐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各部分有机整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和谐”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服务“三农”的核心内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使农民的文化权益得以保障,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对于实现永州市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份为“派往明天的教师”精心配制的“营养丰富”“五味俱全”的精神食粮。“五味子”是该书的灵魂。一是“教育哲学”味,力求体现教育哲学的“高屋建瓴、微言大义”之味;二是“教育文化”味,力求体现教育文化的“深深厚重、反思批判”之味:三是“教育散文”味,力求体现教育散文的“文辞隽永、情真意切”之味;四是“教育故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首先要强调的是,比选修味更重要的,是上出这门选修课程该有的味,即这门课程的核心特征、核心价值等.选修课给了我们灵活的空间,上出与必修课不同的选修味,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本身.《鲁迅作品选读》最重要的“味”,应该是鲁迅其文其人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学价值、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5.
肖君 《江西教育》2009,(7):55-56
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把“儿童”当儿童、把“生活”当生活、把“数学”当数学、把“文化”当文化,让数学课堂具有原汁原味的童趣味、生活味、数学味、人文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缺乏“语文味”的现象.真正的“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显示执教者风格、张扬学生学习个性的生命文化状态.形成“语文味”的方法有三种:多种读法涵咏、深入鉴赏品味、多样读听说写.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谐调共振是优化语文教学效果必具的状态,语文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艺术手段促成课堂教学的谐调共振。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以学习语文形式取向为本位的训练,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对文本形式秘妙的探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禹镇积极响应省政府、省教育厅“书香校园”工程和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书香飘竹乡,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号召,确立了文化立校战略,创造性地将文化提升到决定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引领”的理念。2009年,投入资金120万元,中小学齐头并进,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地关系系统,要具备内部的统一性和区剐于外部的特异性。从地理角度看,每一区域都可以分为“核心”和“边缘”两大部分。河洛地区的核心区域包括伊洛盆地、沁河冲积平原和黄河第一级冲积扇等地理单元,黄河中下游交界地带的地理环境是河洛文化核心区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黄河及其支流沟通了河洛地区核心区各地理单元之间的联系,使其以相同的文化面貌,共同构成河洛文化核心区,保证了区域内部的统一性;黄河第一级冲积扇前缘的湖沼带形成了河洛地区和华北大平原的分界,有利于保持湖沼带以西河洛地区文化的均质性和内聚性,保持河洛地区区别于其他文化区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