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与消除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些消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水平,降低和消除心理障碍对运动成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运动心理和运动训练学原理以及作者多年从事跳高训练实践,分析了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特征和主要表现,提出了解除赛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智能训练等一起构成了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文章通过分析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所采取的心理训练手段,试图由此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知识,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谈竞赛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心理训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运动训练实践,对竞赛性心理障碍原因的分析,采用了心理训练对策,特别是准备性竞赛心理训练对策,预防和消除了心理障碍的产生,培养了运动员最佳竞技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临场运动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运动水平的逐渐提高,在追求高水准技战术的同时,心理训练正被许多教练员所重视,且心理训练也是现代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比赛成绩的发挥。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竞赛中射击运动员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探讨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为广大的射击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陶权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681-682
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根据竞技体操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与能量代谢特点,并结合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以及体操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包括体操运动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两方面,以期为完善体操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吴月英 《体育科技》2007,28(3):51-53
从理论分析出发,运用运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简要分析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提出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考美国的ATPA情绪量表,并结合我国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得出该项运动员典型情感行为的分析结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提供了根据。通过量表的运用基本排除了运动员主要的心理障碍,激发训练与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运动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把情绪量表这一心理训练手段和运动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该项运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张学工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3):48-49,61
本文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原理,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阐述了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和主要表现,对赛前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击剑运动员赛前的一般生理和心理规律,提出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及手段以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采用针对性强的方法、手段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心理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不同,前者是作人的思想意识工作,后者是对人的感觉、运动器官直至高级神经系统施加适应训练和比赛需要的影响。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解决。调节心理状态是促进机体恢复、提高训练效果和发挥正常水平的有效手段。提高心理素质有助于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心理训练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教练员最了解运动员和项目特点,因此,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是最合适、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给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根据武术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包括武术运动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以期为完善武术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重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诊断及心理训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击剑运动的特点和比赛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要求,采用运动心理能力诊断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结果显示,这一方法能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比赛时的心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体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根据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包括体操运动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两方面,以期为完善体操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中运用运动心理学原理,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已成为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运动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从1983年—1987年,在我院女子中长跑队训练过的运动员人数共有20名。多年来,我们运用素质、技术和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使她们在上海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冬季长跑比赛中夺得了800米、4×400米、4×100米、冬季长跑团体、个人等五个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少年运动员产生心理障碍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对策 :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启发运动员的求知训练欲、培养意志品质、改进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多样化提高训练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通过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等。  相似文献   

18.
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成因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疲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女子摔跤项目特点,分析了女子摔跤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恢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女子摔跤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增进运动员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赛运动员的心理反应及自我调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运动心理分析的方法,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运动员的心理反应做了深入的研究,并阐述了运动员学习及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对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控制心理活动强度、克服心理障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增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能力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