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分项检查提高图书质量浙江大学出版社涂红有些图书之所以差错率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编校质量不过关。为了提高编校质量,笔者在实践中坚持在书稿发稿时和看清样时进行分项检查,现将分项检查的内容列于下表。分项检查的方法操作性很强,笔者已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多...  相似文献   

2.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3.
编校质疑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编校质疑,是指图书责任编辑(以下简称责编)、审稿者、校对人员和质检人员就书稿中的某些疑似错误或疏漏的内容提出疑问,提交作者和责编甄别、确认并解决的过程。显性错误易改,隐性差错难辨。出版社建立健全编校质疑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一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新措施,聘请社外6名离休的编辑专家组成审读室,专门审读社内已经编校完毕的重点书稿校样。该社领导认为,出版社审读成书是必要的,但审读的主要力量应用在审读付印前的书稿校样上。前一个时期,该社曾将部分经过编校程序的书稿校样,请社外编辑专家再把一次关,有效地消除了编辑在审稿  相似文献   

5.
张菁  唐柳艳 《出版视野》2010,(3):25-25,24
书稿档案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出版社书稿档案是出版社档案管理中的一类别,也是出版社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档案工作是对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材料如:选题、组稿、出版情况记录和书稿的有关合同、各种文件、协议书、原稿、编校加工记录等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加强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宋文涛 《中国编辑》2007,(5):19-20,22
在现代编辑活动中,作为编校原则之一的“多就少改”一语时常被人挂在嘴边,其意泛指多遵从原文,而不轻于臆改,这就为一些怠于编校的编辑者提供了借口。书稿如经他们之手,往往是囫囵吞枣、草草一过,等而下者甚至未待寓目即告编毕校罄,即使鲁鱼弥望亦漫不经心。另一方面,逞臆增删修改的好事者颇喜对书稿施以手段,甚者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完全不尊重书稿的作者和原貌,结果弄巧成拙,乌焉成马。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河北省图书缩辑学会建立了书稿加二服务社,加工者大部是精于编校或其他业务的离退休人员,为出版社和期刊社进行书稿加工。项目有枚勘、审读加工、制图、封面内文设计、校对、誉稿等。此举颇受欢迎,河北教育出版社已将一部800万字的《雨果  相似文献   

8.
编校结合有利于提高编校质量梁家新在编辑分流的条件下,加工编辑的职责就是传统的书稿加工,即对书稿的文字表述,具体技术内容的说明,图表的处理,各种标准、规定的运用情况等,仔细审读,找出差错、疏漏或不规范之处,予以弥补、完善,以使其符合正式出版物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于2000年7月29日-8月 2日在大连召开以“磁盘书稿校对及校对软件应用”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家中央部门出版社的60名校对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共提交了论文或实验报告50篇,内容涉及磁盘书稿校对与传统校对之比较,书稿磁盘化对编校分工、校对体制、校对功能和校对方法的影响,磁盘书稿差错分析及校对防范对策,人机结合核对模式,以及磁盘书稿校对的量化管理等。 磁盘书稿和校对软件虽然都是新事物,但发展的势头很猛。两年前,磁盘书稿还只出现在少数大学…  相似文献   

10.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11.
文字差错源流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自身,具有严肃的品格,理应善待之.但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却有少数文字工作者忽视文字的严肃性,笔端不慎,识辨不严,造成一些文字差错.笔者在出版社做编校工作12年,在编校书稿、阅读图书报刊中,见到过许多的文字差错,感慨颇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是我们出版社编校人员常读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一谈到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势必涉及差错认定这个关键环节,对此各出版社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一、成书的质检。审读员审读全书,依据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计算方法》)初步算出差错率后,将记录表与责任人见面并经过申诉、争议、反馈,最后确定差错率。二、清样的质检。程序是审读员随机抽取清样中的一部分审读,随后将记录表交责任人认定并由其在校样上改过,质检人再根据结果算出差错率,合格的即可进入付印阶段,不合格的退责任编辑重新通读余下部分,继而再检,直至合格。不难看出,差错认定…  相似文献   

13.
编校不能合一刘东力要想保证图书质量,就要按照出版规律办事,编校不能合一。因为:一、各自工作性质不同编辑加工整理书稿,是在审读书稿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提高、完善书稿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对全书进行修改、调整、调饱才学识性、文字性工作。在加工整理中,编辑...  相似文献   

14.
责任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图书质量问题被屡屡曝光,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责任编辑可以说难辞其咎。因为书稿交到出版社,责任编辑首先要对书稿进行初审,写出审读报告,要对书稿的学术水平、文字表达水平、出版价值等做出评价,并决定是否采用。然后,如决定采用,就要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解决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并填写编辑加工记录。最后,还要通读清样和审读样书等等。可见,一部高质量的书稿,能否生产出高质量的图书,与责任编辑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5.
贾艾莎 《今传媒》2023,(4):67-70
以目录为线索审核书稿,有助于在正式编辑加工前发现书稿中可能存在的政治性差错、内容导向问题、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南差错、知识性差错、科技名词差错及图表差错,完善书稿框架,最终做到将图书编校质量的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16.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17.
缺乏充足、优质的编校力量,对于图书编校质量来说,是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出版工作的"痛点",也是制约书稿质量的工作难点;对于策划编辑策划优质图书选题来说,有利于将策划编辑从繁重的编校中脱离出来,有利于出版社实现优质图书选题。对社会审稿人各工作环节闭环式管理、监督外编的图书编校质量、系统管理是从图书选题源头监控图书质量的有利保障。本文通过介绍社外编辑的招聘、培训、费用结算等方面介绍社外编辑闭环管理经验,从系统管理的角度使社外编辑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学校工科实验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科技工程人才,2008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将高等学校实验课教材的选题策划、书稿编写、编校出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出版社来稿中的手写稿逐渐为磁盘稿、电子邮件稿所代替,这种书稿介质的变化已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编校运行体系,如何顺应这种新形势,这是各出版社及现代编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现结合本社具体情况及个人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磁盘稿的编校工作客观上要求校对人员编辑化  编辑和校对,原本是出版工作中两个独立的主体,又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按传统的编辑学、校对学理论,这两者之间是不可混淆的。  如今,在磁盘稿条件下,这两者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化。磁盘稿的最大特点,就是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传统文化类图书成为很多出版社新的增长点.各家出版社争相出版有关传统文化的图书,有的出版社把古籍进行影印出版,有的出版社组织专家对经典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还有的出版社把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按一定体例组织起来,形成供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与一般图书相比,传统文化类图书涉及的内容广泛,不同学者对其中有些内容的理解不同,不同版本对其中个别字、词的处理不同.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类图书的编校质量,本文从引文核对、译文推敲、出处核查、地名人名查证、故事梳理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类书稿的编辑要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供同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