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信息和内涵。但在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并不十分突出,或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人文精神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在提高高校的软实力方面有积极意义。为此,应十分重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鉴于此,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作用,并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人文精神几点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教学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主要分析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思想是体育教育可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为了让体育教学能够起到饭炼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加强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思想建设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的事情。本文就我国体育教育的当前状态进行剖析,并且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人文思想提出一些建议,以满足当代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阎风雷 《考试周刊》2012,(74):115-116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人文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议,阐述了人文精神向科学健身的融入,从而使人们树立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观、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就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特征.师范学校是培养国家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师范院校体育课程中人文精神的融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从师范院校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入手,对师范院校人文精神与体育课程的结合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重要范畴,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密切.综观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的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受到科学技术、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体育工具理念的影响.因此,首先必须将人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将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改善原有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佳化为根本目标,调整原有教材与教学内容,实现教育力量的综合利用,实现学生的个体性发展与全面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人文精神的重构,保证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广泛落实,人文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改变过去相对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模式,发挥体育学科优势,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文精神内涵出发,提出了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措施,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人文精神"内涵出发,提出了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措施,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中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薄弱已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文章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教育价值及其必要性.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文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技术"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应贯彻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价值,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有其必要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等学校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要转变观念,在专业技术教育中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郑尚武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2):115-117,121
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兴起,大学校园特别注重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这样做的深层含义是搭建更多的、互动的、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和人格重塑的平台和载体,当我们用其内隐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体育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的同时,也通过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参与、享受,自觉和自然地接受所有体育活动积极、健康的人文精神培养与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某种德智失衡、知行脱节、道德失范等现象,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和反思,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的重建,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把知识学习与道德修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正确的道德理论真正转化为有效的人格实践,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地快速蓬勃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积极进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育新课标改革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大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明显的目标。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更加注重的是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人文素质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效果。但是当今绝大部分高校语文教育存在着问题,让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学语文教育困惑的主题,并由此提出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困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性就是培养"职业人"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向性,办学理念的纠偏是其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重理轻文”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倡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指导下的人文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完善的大学教育的基础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时的抗震救灾体现出以"以人为本、敬重生命、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抗震救灾精神震撼了全球。这种以人的生命为本的人文精神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的强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时、空、人”三合一的哲学素养,并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口观、辩证的资源观、和谐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把培养学生人文地理思维品质、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作为具体的目标,采取“感知—剖析—领悟—内化、实施案例教学、加强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和创建人文素养培养的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