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纳米银。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形貌,改变反应时间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大小。控制反应温度140℃以下,得到多种形貌共存的纳米银,140℃以上得到单一的球形纳米银;固定反应温度130℃,得到三角形的纳米银,延长反应时间,形貌无明显变化,粒径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太阳为光源,以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为反应试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制备了蓝色和红色纳米银溶胶,比较了两种不同颜色纳米银溶胶形成过程的UV-Vis吸收光谱;采用UV-Vis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研究了荧光素和两种颜色纳米银溶胶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纳米银的加入使得荧光素的吸收峰红移,并使得荧光素荧光增强。  相似文献   

3.
针对纳米银合成的关键,形貌和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了把硝酸银溶解在乙腈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纳米银。初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100、120、140℃)和不同PVP浓度对纳米银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得到的纳米银趋向于单形貌;PVP浓度增加,纳米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C60与ICl反应合成C60Cl6,经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表征证实;利用AAO模板(氧化铝模板)法成功合成出C60Cl6纳米管,经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表征。该法合成出形貌和尺寸可控一维纳米管。将为C60Cl6纳米管的器件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10nm的纳米银。纳米银在NaCl作用下会发生聚集,在469nm产生一个较强共振散射峰,在pH值为6.8的Na2HPO4-NaH2PO4缓冲液中,半胱氨酸(Cys)吸附在纳米银表面,使纳米银聚集程度减弱,导致体系在469nm的共振散射峰减弱。在选定条件下,Cys浓度在5-300nmol/L范围内与469nm的共振散射光强度减弱值△I469nm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469=11.55C+387.92,相关系数和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998、0.5nM。该法可用于草莓汁添加剂半胱氨酸的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梨酸钾。在253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且在较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饮料中含有的维生素C在紫外区也有吸收,直接测定会有很大误差,将山梨酸钾转化成山梨酸,用氯仿萃取,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反萃取,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可控制备超细银粉,采用水热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和分散剂,制备出了尺寸均匀分布、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颗粒,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试.结果表明:在高的硝酸银浓度下,容易得到粒径较大的纳米银颗粒,而一直增大PVP与硝酸银的比例并不能使纳米银颗粒的尺寸持续减小.PVP在该反应体系中不仅起到分散剂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乙二醇还原银离子.  相似文献   

8.
以无定形二氧化硅为起始原料,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以此为原料与含活泼氯的2-氯乙醇反应,制备出双羟基四配位硅单体。然后用该单体与马来酸酐(MA)、1-2丙二醇反应制备出线性不饱和聚酯的预聚体,再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并对所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红外光谱表明,3 377 cm-1是端O—H的振动吸收峰,3 128 cm-1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728 cm-1是C=O的振动吸收峰,1 067cm-1是Si—O—C的振动吸收峰,866 cm-1是Si—O—C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由于硅的引入,配位硅改性树脂耐热性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近20℃左右;配位硅改性树脂的洛氏硬度比未改性树脂提高了1.5倍;改性后树脂的吸水率比未改性树脂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调制的固态材料,其晶粒或颗粒尺寸在1~100nm范围。银的纳米级颗粒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很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活性,可用作催化材料、防静电材料、抗菌材料和生物传感器材料[1,2]等,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一、纳米银的不同形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行业对纳米银的特性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纳米银的特性主要由它的结构、形貌、尺寸  相似文献   

10.
载药淀粉微球的反相乳液法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表征了微球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研究了工艺条件改变对微球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图片表明,淀粉微球呈圆球形,表面粗糙,孔隙发育。红外光谱图存在酰胺基吸收峰,说明可溶性淀粉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微球吸附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制备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胶。用紫外灯对三角形银纳米粒子溶胶进行光诱导实验。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下的银胶纳米粒子的光谱特性和表面形貌,以PATP为探针分子检测银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多,银纳米粒子溶胶颜色变化显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峰出现"蓝移";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显示银纳米粒子由三角形逐渐转变成截角三角形银纳米粒子、球形银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效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i3N4粉体,通过对纳米氮化硅粒子的TEM的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变化,纳米氮化硅颗粒表面粒子粒径不同.而对纳米氮化硅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观察到了频移和吸收带的宽化,说明纳米结构红外吸收谱具有蓝移和宽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运用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对替代式C掺杂β-Si3N4的超晶胞电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β-Si3N4:C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对C掺杂前后电子结构的异同以及价键的一些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由于C的掺杂,价带宽度展宽,导带宽度和禁带宽度均变窄;态密度出现了几个新的峰,平均峰值有所减小.通过对比分析光吸收系数发现,相对于β—Si3N4的光吸收系数,β-Si3N4:C的吸收系数有所降低,并且向长波方向移动,100nm处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约11.8nm.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明胶作为稳定剂,葡萄糖为还原剂,硝酸银(AgNO3)为前驱体,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了银纳米粒子。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对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颗粒呈球形。粒度均匀,单分散性较好。该合成方法实验条件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温和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在探索绿色纳米合成技术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nearly 40% of the 118 elements that make up everything – from the chemist’s arsenal to a variety of consumer products, are facing depleting supplies. Based on this data, in 2011, Mike Pitts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Chemistry Innov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Network developed a new type of periodic table. Thei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44 elements are facing limited supply, or are under the threat of becoming scarce or inaccessible. These includes all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as well as zinc, gallium, germanium, helium, silver, and even phosphorus.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has also published a color-coded periodic table, indicating the ‘endangered elem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create awareness about the scientific,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锇多吡啶配合物Os(bpy)3Cl2,通过紫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光谱结果显示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相互作用使配合物与联吡啶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下的平面波赝势方法,建立GaAs及Pr-GaAs模型并对其能带结构与吸收光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稀土Pr的4f态电子使得GaAs的能带结构发生改变,价带电子跃迁至导带所需的激发能减小,吸收光谱发生红移,从而提高了GaAs作为光电材料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不同材料微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桩身材料分别选为C40普通混凝土、C60普通混凝土、钢管混凝土、RPC混凝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弹性模量发生变化,不同材料微型桩的桩身弯矩存在明显差异;桩身材料的弹性模量过大会使微型桩的变形减弱;与静力荷载作用不同的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微型桩在上、下土层范围分别出现了一正一负两个较明显的桩周土反力峰值点。相关研究结论对指导微型桩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