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书记“学思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使命在肩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代新活力、贡献教育新力量。区域新行动奉贤区委区政府和全体教育人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时代使命和教育担当,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奉贤要以教育发展优先化、育人方式先进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高的“四化一高”总体要求,定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思路,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2.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1,(6):104-105
"十一五"期间,奉贤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奉贤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郊区教育格局。展望"十二五",奉贤教育将抓住南桥新城大发展的有力契机,聚焦新农村文化育贤,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努力实现奉贤教育由"追赶"到"跨越"的历史转型,为奉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23,(15):20-27
<正>五个新城是上海“十四五”重大发展目标,也是完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发力点。新城并非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本期“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我们来到奉贤。两千多年前,这里因孔子弟子言偃青溪结坛讲学的传说而得名。“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良渚文明在此相传,“南方夫子”道启东南。  相似文献   

4.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发达教育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上海的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一流基础教育的需要。“九五”之初,上海的小学开始步出入学高峰,上海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建设“一流城市”的目标定位、以及上海“一流基础教育”工程的启动,为上海小学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以“小班化教育”为标志的小学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研究课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25日至4月25日,郴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三十名骨干校长、教师到上海奉贤区挂职跟班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挂职学习。这是一种“浸润式”的学习培训,它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上海作为“一流的城市”所打造的“一流的教育”。一、政府行使职责,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参观了奉贤的育秀学校、华亭学校、弘文学校和奉贤中学等十多所学校,这些学校与其说是校园,倒不如说是花园、公园。校园里有漂亮的楼房,绿树婆娑、鲜花争艳、园林典雅别致。教室里更是装备齐全,电脑、实物投影仪、智能广播班班齐全,校园网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我们同行的校长惊讶地向奉贤校长发问:“打造如此漂亮而又现代化的学校,到哪里去弄钱?”奉贤校长也很惊讶地回答:“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都由区教育局统一配置,不需要我们到哪里去弄钱呀!”上海真正体现了政府办学的指导思想,没有把政府办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在奉贤,每所学校每年还可以享受政府下拨的校园修缮费,生均公用经费小学480元/生,中学560元/生,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占GDP的4%。奉贤区政府着眼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承担对基础教育的职责,指导学校向内涵式发展,逐步形成全面发展教育的导向机制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隋译萱  刘栋  王冠 《科教导刊》2023,(30):95-97
“双一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责任人,其队伍建设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对此,文章提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从转变理念、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个层面着眼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导师队伍发展新思路,更好地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最终促进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年。今年教博会迎来了20华诞,以“共创一流城市教育共筑教育强国梦想”为主题,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建设教育强国主线,全面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上海教育事业呈现的蓬勃活力和优质成果。9月15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8.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16-17
<正>作为上海“十四五”的重大发展目标,五个新城成为上海破解超大规模城市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重要抓手。五个新城的发展对城市内生式发展、综合性赋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将会对教育发展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又该如何助力新城建设?本刊推出“五个新城看教育”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视角带您了解新城教育的新变化、新发展。本期我们走进“松江新城”,看看在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新征程上,松江教育如何书写新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09,(7):30-34
近年来,在上海二期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的同时,奉贤教育也经历了历史的转折期,从前几年每年有大量的成熟教师的纷纷流出,到现在又有不少教师的回归;从前几年中考、高考成绩的极不理想,到去年中考、高考成绩的明显进步。目前,我区现有五千多名专任教师中,职初教师就有2000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状,奉贤教育不断调整策略,确立了“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教研”及“共享优质资源”的基本策略,并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各类学校办学水平与区“教学节”建设紧密相连。这一系列针对奉贤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教育》:“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追求“科创、人文、生态”的卓越价值取向,规划建设“人民向往”的新城。在松江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中,您认为教育系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陈小华:总的来看,松江新城教育的发展依靠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个机遇是新世纪新建松江大学城,第二个机遇是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其三是五个新城战略。如果形容近年松江教育的发展,我愿意描述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松江实际谋发展”。根据松江新城的定位,松江教育有责任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能级与水平,将围绕“三大建设”,推动松江教育实现高质量现代化。一是聚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12.
晏妮 《四川教育》2023,(11):16-17
<正>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最初的城乡学校结对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结盟,再到区县教育联盟和学校深度结对,同时委托优质学校跨区域领办和托管农村学校,区域教育联盟的使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赓续,不断扩大范围并向纵深发展。2019年,成都市教育联盟建设转型升级,构建了“中心城区+郊区新城+东部新城(或简阳片区)”全域发展、整体联动的新型区域教育联盟,所有县(市、区)全部参与。  相似文献   

13.
省域"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助推了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回应了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提升了区域国内外吸引力。通过梳理各省"双一流"建设方案,发现省域"双一流"建设政策在理性、价值、权力、利益、政治系统这五个基本要素方面呈现共性特征,在具体实施举措方面,呈现出北京规划、上海模式、江苏办法和广东方案等差异。全面统筹省域高等教育,推动省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突出建设特色,倡导异质化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全面保障建设质量,是进一步推进省域"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加快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综合提质。  相似文献   

15.
"师资建设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在1月17日的奉贤区"十三五"教育队伍建设启动暨奉贤教育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会上,有专家强调。以"聚焦新农村文化育贤,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为目标,"十二五"以来奉贤教师建设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新三年规划的制定,也划出了发展新路。"十二五"期间,奉贤有5名校园长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有7名教师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6名教师成为区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此外,面向区域学科年轻教师和职初教师,奉贤推出了"128"与"135"  相似文献   

16.
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21世纪即将到来。上海作为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将以怎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市委、市府全面审视教育在上海建设国际中心城市的地位和怍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率先建立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的目标。上海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审视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涵特点和建设思想,确定本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回答“九五”期间本市普通高中教育改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18.
“到21世纪初,奉贤人民希望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可以基本得到满足;奉贤人民的子女不出奉贤,即可受到较高水准的教育;奉贤教育可为高等学校输送大批优秀生源和为当地建设培养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的建设者。”奉贤县教育局局长庄锦荣思路清晰地说:“这是奉贤教育的跨世纪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徐星 《上海教育》2023,(7):24-25
<正>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城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愈加彰显: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城市发展、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此,松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中心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同时不断深化“养正达人”德育建设,积极推进体教融合、艺术美育、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24,(10):25-27
<正>《上海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静安进一步深化了“融合教育”的发展,用它来诠释静安对于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您可以就静安“融合教育”的新理念、新内涵做下解读吗?陈宇卿:融合教育是普通学校积极创建接纳环境、响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升个别化教育质量、保障全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过程,全面深入推进融合教育是彰显社会文明、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打破隔离”到“回归主流”再到“公平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