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健  刘志平 《体育科学》2012,32(6):33-38
目的:躯干突发失衡是造成腰椎稳定性破坏,引发急性腰肌损伤和腰痛的重要原因。采用躯干突发失衡的研究范式,研究失衡心理预期对躯干突发减载性失衡诱发腰椎稳定肌快速反应延时和强度的影响,探讨主观心理预期减少突发减载性失衡状况下腰部肌肉损伤的生理机制。方法:11名健康男性青年受试者,分别在有、无失衡预期的条件下实施左右侧躯干肌肉突发减载性失衡试验,同步检测双侧腰部多裂肌、腰部竖脊肌和腹外斜肌的sEMG信号,计算上述被检肌肉的快速反应强度和反应时间,考察躯干突发减载性失衡对被检肌肉快速反应强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以及失衡心理预期的生理效应。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躯干突发减载性失衡条件下腰部多裂肌、腰部竖脊肌和腹外斜肌AEMG均显著升高,其中同侧和对侧腰部多裂肌和腰部竖脊肌AEMG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同侧腹外斜肌的反应强度明显大于对侧;失衡心理预期对同侧腰部多裂肌、腰部竖脊肌和腹外斜肌的AEMG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作用趋势,对对侧腰部多裂肌和腹外斜肌的AEMG反应具有明显弱化作用;失衡心理预期能够加快同侧和对侧腰部多裂肌、腰部竖脊肌和腹外斜肌的快速反应延时,其中对侧腰部多裂肌的快速反应延时的作用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躯干突发减载性失衡能够明显激活腰部整体和局部稳定肌的活动,单侧失衡心理预期能够明显加快对侧腰椎多裂肌快速反应延时,弱化腰椎稳定肌的反应强度,在不过度增加腰椎载荷的条件下增强腰椎稳定性,其作用机制与主观心理预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前馈控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中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对中职运动员的训练来说,要尤其注重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核心力量,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核心力量训练在中职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策略及相关问题。1人体核心的含义人体核心指的是人体的躯干,包括脊柱、骨盆和周围肌群。核心肌群的组成包括腹横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后肌群、臀肌。根据核心肌群的位置,可分为浅层的大肌肉群和深层的小肌肉群。浅层的大肌肉群包括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大部分的腹内斜肌、臀部肌群、竖脊肌。  相似文献   

3.
白冰 《冰雪运动》2015,(6):19-24
运用表面肌电和摄影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对我国不同运动等级的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平衡训练及肌肉的肌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平衡训练中对身体姿态的有效调整与控制,有赖于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贡献率和协调有序的工作。虽然不同等级运动员在平衡动作控制模式和肌肉工作顺序上有所差异,但主要工作肌群趋于相同。健将级运动员之所以能对身体姿态实现高效调整与控制,不仅在于工作肌群的贡献度较高、能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肌肉控制中,还在于双侧肌肉群的协调发力。而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由于还缺乏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能力,致使在运动中出现了肌肉有效电活动过高或不足的状况,不仅平衡感和稳定性差、对身体平衡姿态控制不足,而且也缺乏对失衡动作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8名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游泳运动学院的一级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瑞士球核心训练和水中瑞士球核心训练,探讨水中瑞士球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8周陆上和水中瑞士球训练均能显著提高优秀游泳运动员躯干力量、背肌耐力和身体平衡性,改善运动员陆上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进而改善游泳运动员力量传导的效率,促进躯干和上下肢之间力量的有效转移,提升打腿和划手的效果,提高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两种训练对运动员柔韧性和功能性表现无显著影响;水中瑞士球训练对各测试的提升幅度和RPE强度上均高于陆上瑞士球训练,且水中瑞士球训练手段可以更有效提高游泳运动员的50 m自由泳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严蓓  ;陈建德 《游泳》2014,(5):70-75
蝶泳池边练习的设计更重视多关节和多肌群的协同传导发力。这些练习专门为完善蝶泳技术和提高效率而设计,只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弹力带、哑铃、拉力器、瑞士球等),而且可以在池边练习,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有效发展蝶泳所需的专门力量(上肢、躯干和下肢),提高运动员蝶泳技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长拳、太极拳冲拳动作进行肌电实验,分析长拳、太极拳完成冲拳动作时所调动的肌肉及其iemg值,得出在研究对象本身无差异情况下,不同拳术冲拳的发力对肌肉的调动情况。研究方法:在肌电实验中,以固定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美国noraxon生产的t6无线导遥测肌电对练习长拳、太极拳冲拳时的上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长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腹直肌、三角肌前束、股内侧肌、股直肌、腹外斜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竖脊肌;积分肌电显示在长拳冲拳阶段三角肌前束、肱桡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长拳冲拳过程中,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最大。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肱桡肌、腹外斜肌、股内侧肌、竖脊肌、三角肌前束、腹直肌、股外侧肌、肱三头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积分肌电显示在太极拳冲拳阶段肱桡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腹内斜肌的机头贡献率最大。研究结论:长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较好完成技术动作,腹直肌首先放电,肌肉力量的发放大部分来源于肱桡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集中于上肢腰部和手臂。太极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未能掌握技术动作,肌肉发力顺序不符合太极拳冲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闪光摄影与肌电记录同步法,对大腿与躯干在不问姿势中所做的屈伸动作进行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使大腿屈的肌群应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使大腿伸的肌群应包括腰背肌;使躯干屈的肌群应包括股直肌;使躯干伸的肌群应包括臀大肌与股二头肌。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肌肉用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4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完整投掷过程中,参与动作主要的8块肌肉的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她们所测试的肌肉表现出不同的sEMG活动变化特征,孙太凤、宋爱民的肌肉活动具有一定的变化节奏,李艳凤和潘赛丽则表现出部分肌肉持续用力的时间较长.肌肉表现出活动与主动用力程度大小顺序为:右腿股二头肌、左腿股内侧肌、右腿股内侧肌、左腿股二头肌、左侧竖脊肌、右侧竖脊肌、右侧腹外斜肌和左侧腹外斜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主要的用力肌肉群,主要在最后用力阶段.腹外斜肌的活动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专项练习对肌肉力量训练的作用,为运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专项力量练习动作,提高专项力量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3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4个专项力量练习,参与动作的8块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4个专项练习总体上是以发展下肢的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力量为主,但侧重点不完全相同。15 kg挥片转体练习对竖脊肌的作用效果较明显,30 kg杠铃抡摆练习动作对发展腹外斜肌一次性用力力量最有效。结论 5 kg壶铃轮摆转体是对肌肉作用程度及强度最强的一种练习,也是发展股二头肌力量最有效的练习。原地挥片(1.5 kg)练习对肌肉的作用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体向上动作技术简析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身体重量的悬垂力量练习,属于体操项目中攀爬类,由躯干和双臂完成。参与的肌肉主要有:前臂肌群、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大圆肌、小圆肌、背阔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等。引体向上能有效提高双臂、肩关节和腰腹部肌肉力量,增强体质,塑造体型,预防椎间盘突出等。受试者面向单杠,跳起(或借助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