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教育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于一身,学习"四史"既是新时代强党强国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举措."四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增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四史"为有效载体,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需要积极探索"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新路径,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校学生历史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实践层面,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但高职院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目前存在与思政课融合度不足、“课程思政”协同效应不足等问题,改善路径是从学思并重、悟实求真、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传承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培养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精神。强化“四史”教育的路径包括:构建大思政“四史”育人格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四史”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的作用。“四史”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史”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学史明理增信。面对形式单一、认同度不足、缺少整体协同等问题,要以“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为立足点,打造协同育人的“四史”教育模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四史”教育活动;创新传播载体、打造数字化“四史”育人路径,不断深化学生对“四史”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6.
孙育麟  戴莉 《林区教学》2023,(12):57-60
近些年,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双高”建设的内涵要求,高职院校努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挖掘“三教”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三教”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实用性强、内容新颖的教材,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竞赛带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等一系列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及“四史”教育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将“四史”教育与“概论课”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思政课主阵地推动“四史”学习走实走深,引导高职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奋斗史及伟大的建党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四史”与“政治”具有内在同一性,高校思政课与“四史”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具有内在关联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培育大学生政治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此,阐述了大学生政治自觉的基本内涵与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迫切性,论述“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逻辑关联,总结了“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价值,并提出了“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四史”教育开展以来,高职院校对此高度重视,但是高职生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文素养普遍偏低,学习历史兴趣不浓,对出于应付考试目的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缺乏深入研究和感悟,这对“四史”教育的常态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提升造成了一定困难。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实现高端技能人才的高素质,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要采取有效途径,实现“四史”教育成功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自主的学习习惯、独立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张彦文 《科教导刊》2023,(28):83-85
“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双高计划”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高职教师职业化发展,推进“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测等,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催生了“双高”院校。“双高”院校须倾力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内涵建设,凸显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突破以往表层化素质教育的瓶颈,将文化育人内在驱动力培育纳入学校文化育人之中。“双高”院校文化育人内在驱动力培育应着力探析文化育人内在驱动力的要求,聚焦个体内在需要,关照个体自觉性、专精性,进而确立个体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拓展文化育人领域,创新目标引导机制、课程教育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产教研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凌贵光 《高教论坛》2023,(4):1-3+18
开展“四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大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革命初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大学生在促进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融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为全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高职院校切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四史”认同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通过实际调研,针对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点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堂运行流程、课堂类型、课程科目、课程类别等方面,多维度地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坚持的发展逻辑不同,本科院校发展学科逻辑,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时,应坚持实践逻辑结合自身优势为地方发展而努力,构建特色化院校。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时代诉求,了解“双高”建设背景下,推动双创教育发展的优势,并探寻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现实羁绊,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超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具备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服务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完善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PDCA"运行模式,以及加快高职教育由层次向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加强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应经济转型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落实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时代选择。对破解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理念不清晰、满足需求不充分、师资队伍不适应等突出问题进行反思,在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探索有效改革路径,完善支持保障措施,将有利于“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华,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传承历史精神、树立唯物史观、提升自我效能感。当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四史”教育活动时还面临着学制短、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等现实难题,通过“四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统一、与日常事务管理相统一、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方式来破解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难题,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双高”计划建设的价值意蕴,针对“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构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打造“双师四能”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