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疏与经注的合刊年代 ,目前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合附始于南宋绍熙二年 ,即 1191年 ,论者以《礼记》经注与疏的合附为证 ;第二种认为始于南北宋之间。我们以为第二种看法虽未明确指出合刊的具体年代 ,但却是正确的。因为阮元在《尚书注疏校勘记序》中“宋板”条下有着十分清晰的记载 :“注疏合刻起于南北宋之间 ,而《易》、《书》、《周礼》先刻 ,当在北宋之末也。”阮元在《〈仪礼〉注释校勘记序》《宋单疏本》下注云 :“注疏合刊于南北宋之间 ,惟《仪礼》又在后。朱子自述《通解》云 :‘前贤疏各为一书也’。马廷鸾曰 :‘余从败箧中得景…  相似文献   

2.
由《说长吉诗之怪》及《驼庵诗话》论及李贺的言论,我们可知:顾随认为李贺的杰出之处在于其极丰富的幻想,而其缺点也是在其幻想缺少现实的根基,因而其思想不成熟,技术亦不成熟;李贺诗中"感觉的交错感"与西方唯美派有相通之处;李贺诗的总体特点是"怪"。  相似文献   

3.
《在医院中》、《第四病室》和《蜕变》都是以抗战时期"医院"为题材的小说.《在医院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第四病室》从小小的"第四病室"管窥当时社会生活,《蜕变》则重在表现抗战时期全民族"蜕"旧"变"新的过程.三部作品各具特色,同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5.
《花间集序》作者欧阳炯的生平,历代记述颇多,但仍存在一些疑问,如名究竟是"炯"还是"迥"、与欧阳彬的关系、是否《尊前集》编者等,本文根据史料,对几个问题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6.
依据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探讨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旅馆》(Hotel)选段《讹诈》中隐含作者的隐性建构及原因,提出叙事策略的"客观化"与"前景化"凸现了隐含作者的态度,是作者的匠心选择与写作技巧高明之处,也是《讹诈》能成为世界经典名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罪"吸纳。反观该次刑法修正案审议的全过程,"恶意欠薪"这一行为是否应犯罪化一直颇有争议,虽然现在已然尘埃落定,但其中的争议点仍旧值得我们去思考:一种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否必须入刑?如何判断罪与非罪的分界点?通过对刑法谦抑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危害性并非是犯罪化的充要条件,刑法谦抑性是把握罪与非罪的"度",因而"恶意欠薪"犯罪化应有条件。本文中,笔者从罪之谦抑和刑之谦抑的角度,结合自己理解的谦抑理念,对"恶意欠薪"犯罪化的条件做出了简要分析,并简单评价了《修正案(八)》的合理与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的认识并不一致。其焦点集中在对《故事新编》中所谓“油滑”之处的认识和评价。我们认为《故事新编》中的“油滑”之处,是作者运用现代美学范畴中“怪诞”的艺术表现方法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在历史小说中出现古今重叠的人或事。这种漫画般的夸张、变形,甚至有些幻想化了古代人物在小说中表现出某种畸形、混乱和荒唐,恰恰是现代生活中某些人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它是可以体现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9.
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相似文献   

10.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以之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当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汉书》中出现的"侧旁(傍páng)"这组同义词细致的描写,并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战国中晚期以前,表"旁边"义主要用"侧","旁(傍)"少见。从战国中后期开始,"旁(傍)"表"旁侧"义多见,且用法也多样化了。到西汉的《史记》,"旁(傍)"无论从用法还是从词频上都已占绝对优势。《汉书》中,"旁(傍)"的主导地位继续得以巩固。"旁(傍páng)"取代"侧"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撰《史记》,既不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又不尊圣人之意从尧、舜写起,而著黄帝为首.本文认为用意在几个方面:一、本着"实录"原则,不唯经圣,以信史为据;二、树黄帝为法天则地中华民族之典型;三、借古讽今,以讽刺批判汉武帝好神仙的愚味;四、赞扬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以推崇道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论司马光时认为: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互相尊重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出的.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项"大工程"和一部"大书".毛泽东称赞《资治通鉴》写得好:开宗明义、叙事有法、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大的"相砍书".毛泽东认为《资治通鉴》的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要...  相似文献   

14.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15.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16.
对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经典角色,主要有两种评论,其中之一认为他是残忍的化身,另一种认为他是个可怜的悲剧角色。其实夏洛克这个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他是基督徒敌人,他是家庭的离弃者,这是他的悲剧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先秦乡射礼形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古籍《仪礼.乡射礼第五》进行整理,从组委与参赛者、工作人员、场地器材、赛制及程序等方面对先秦乡射礼的形制进行阐述,结合今人研究,对其中的部分义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汉语描写词汇学》是刘叔新先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针对共时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音、语法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作的词汇学专著.周荐在刘叔新创立的词的结构类型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收录在《汉语词汇结构论》一书中.对两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进行比较,找出《汉语词汇结构论》对《汉语描写词汇学》的词的结构类型划分理论发展之处.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界一直将《创世纪》中人在伊甸园中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实做奥古斯丁式的诠释。本文指出了其中不合理之处并试图给出另一种诠释的可能。通过"寓意解经"的方法,从《圣经》的整体线索及经文的叙事细节中发现:人之吃那树上的果实,其实全在上帝的"全盘计划"之中。通过对伊甸园之事的新的诠释,尝试解读出经文背后的人类学寓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陈典松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詹天佑》的民歌运用技巧入手,对该书运用的十首中外民歌引用的环境、效果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詹天佑》一书中的民歌有跨地域性、跨文化性,在文学创作中有其创新之处,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