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数字时代的平台型媒体风起云涌备受追捧,但平台与生俱来的原生特征导致劣性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构建融媒体环境下平台型媒体的现代治理模式,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本文基于TOE框架,通过技术赋权、组织赋能和环境赋责三维视角,以创新研究范式探究平台型媒体的现代治理策略,以期为提升平台型媒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据主权关乎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发展机遇与总体国家安全,成为激烈争夺的新资源、国家博弈的新领域。围绕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问题,相关博弈主要体现为“多利益攸关方”与“多边主义”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矛盾、非政府部门主导与国家主导的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矛盾、网络军备竞赛的存亡矛盾等方面。依据不同国家的数据立法安排和利益诉求,可将全球数据主权分为严格数据主权模型、宽松数据主权模型和可选数据主权模型三类。因应全球数据主权博弈态势,我国可摒弃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之争,采之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暂缓推进以联合国为主导主体的治理方式,全方位拓展大国双边多边合作,利用网状外交让国家实质性参与网络空间秩序治理;改进可选数据主权模型,从态度、制度、程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数据主权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报分析中的广泛运用,为决策与服务带来便捷的同时,智能算法所带来的风险问题也尤为突出,而对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治理机制的创新研究是系统化、科学化防范与化解算法带来安全风险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研究阐释了智能情报分析算法所面临的风险,从用户层、机制层和过程层三个视角分析了区块链赋能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治理框架,并最终形成将区块链与智能情报分析算法风险相融合的分析治理机制。从共识协议赋能算法风险预警机制、智能合约赋能算法风险监测机制、激励规则赋能算法风险自治机制和时间戳溯源赋能算法风险回溯机制四个方面分析机制核心内涵,旨在为政府及情报工作机构算法风险治理提供决策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智时代图书馆治理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数据要素与图书馆治理深度融合,将带来研究范式和治理范式的新转变,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已成为图书馆治理的重要趋向。在整体性治理理论指导下,本文系统分析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要素,并构建了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的圈层结构模式,该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内圈层、中间层和外圈层三层。其中,内圈层即图书馆数据层,中间层即图书馆具体治理行动层,外圈层即图书馆治理维度层。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的图书馆治理系统重构中,图书馆数据资产管理是推动治理的关键,同时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要素可以使治理目标精准化、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过程智慧化以及治理内容一体化。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的实现需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重视图书馆数据资产化及其治理,创新图书馆治理协同及治理体系。图1。参考文献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遗产日益普遍化,其资源建设、技术赋能、服务供给等亟需通过协同治理实现提质增效。[方法/过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论述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提出的合理性;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政策等文本中析出文化遗产治理中的协同要素,结合数字文化遗产特性构建其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最后,借助案例分析法,选取 Europeana项目进行映射分析,验证上述逻辑框架并探讨其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字文化遗产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主体协同、资源协同、服务协同与技术协同构成,并在实践中有所验证。其实现路径包括:缔造多主体合作网络、创设统一化标准方案、打造各色多元资源服务、提供可操作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崔洪利 《兰台世界》2023,(5):107-110
针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电子档案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内容和应用策略。其中,应用内容包括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信时间戳技术、去中心化存储和跨链技术;应用策略包括:加强各方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加快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攻关、推进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档案信息多元协同共享模式、培养“区块链+档案”复合型人才、将信任构建作为档案界与区块链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7.
杨峥 《中国出版》2023,(11):45-47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数字产品版权保护提供了全新机遇。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数字产品版权交易成本,摆脱第三方平台行业垄断;另一方面可以简化侵权举证程序,赋能权利人自助维权。同时数字产品版权保护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法律监管困境、数字产品作者“修改权”的权利缺失困境以及区块链服务平台侵权存证的信任困境等。本文提出3条提升数字版权保护工作实效的实践路径,包括完善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法律监管体系;严格维护权利人“修改权”权利;从区块链服务平台“申请制”转变为“核准制”。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无法篡改、公开透明等特征,能满足数据治理中的对于数据的高要求,在政务数据治理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务系统的迅速发展,公众对于公共数据的了解意愿增强、使用主动性增加,也对政府提供更透明、全面、及时的数据的功能产生了更高需求。本文基于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环境,结合区块链技术,对区块链应用到政务数据治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娄底市不动产区块链数据治理平台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研究,最后对未来区块链促进政务信息共享,方便治理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许加彪  成倩 《当代传播》2021,(2):97-99,102
随着自媒体的盛行,网络谣言获得了特别的滋养。区块链技术对于提升国家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向与路径。区块链的时间戳与数字签名等验证机制可为谣言治理提供法律依据,治理成本大为降低;在传播阶段,其激励机制与共识机制推动高度分散的节点积极参与甄别谣言的过程,有效阻断传播链的扩张。区块链技术若进入国家基础新闻信息架构,通过社会共建和技术共治,将给网络谣言治理提供完善的技术方案,塑造出一个信任共同体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高杨 《当代传播》2021,(1):70-7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之一便是基本实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现代化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治理,是一种参与式、民主式、互动式的协同治理。而媒体作为多元治理的主体之一,如何为社会治理有效赋能?在发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又该如何避免“裂痕动员”?本文探讨了PERMA元素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路径,旨在使媒体的社会功能有更大的释放空间,从而满足协同共治之需,并助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媒体是区块链技术给新闻业带来颠覆式重塑的产物,主要在新闻产制、媒体运营以及新闻治理三大板块发力,给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机制,对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平台的形成、数字版权库的构建、网络谣言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块链媒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路径省思,以期望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带来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倩 《山东档案》2023,(6):16-20
随着Web、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量子力学、元宇宙等现代科技的不断融合发展,档案智能化服务水平正在由量变向质变跃迁,一场彻底颠覆传统档案业态的数智化革命扑面而来。本项研究从考察“元宇宙”新理念入手,着重探究应用“元宇宙”创新技术为传统档案馆更新迭代赋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以期提出构建元宇宙档案馆数智化赋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内容治理不再是单一公共部门的责任,而需要构建主体协同机制,推动不同主体协同参与共同解决当前的治理困境。本文对互联网内容治理中主体协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国外经验,探究作用机理和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构建主体协同机制有助于促进资源流动、调和不同主体关系以及解决责任认定的难题。面对当前我国互联网内容治理中存在的协同失衡问题,可以从理念、制度、组织、技术等角度,优化网络内容治理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于瑾 《兰台内外》2023,(18):15-16+19
档案数据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当前,高校档案数据治理面临治理效能低、安全性差、“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共享难等困境。区块链的技术特征对解决这些难题有很好的契合性。本文从分析现阶段高校档案数据治理的痛点入手,在对区块链赋能高校档案数据治理加以价值审视基础上,提出区块链赋能高校档案数据治理的四个途径以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虚拟空间在拓展和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也受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难以平衡的困扰。基于虚拟空间关键要素平衡的视角,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对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有效治理。文章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治理图书馆虚拟空间的途径和价值,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虚拟空间治理模式。图书馆虚拟空间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解决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资源开放与信息安全、功能扩展与运行效率等相互冲突的问题。构建基于区块链辩证思维、系统性方法、综合治理三者结合的图书馆虚拟空间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满足虚拟空间治理和发展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文化治理过程中的困境。为实现高校文化治理的目标,高校图书馆文化治理应基于共同协商、全方位表征、多元文化共存三大原则,通过实施“塑造核心价值观凝聚文化共识、打造文献资源建设特色品牌、加强信息素养培育及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及创新治理理念及模式”五大路径,在实际中发挥出导向、约束、凝聚、辐射的功能,引领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代信息技术重塑了乡村档案治理格局,作为治理关键要素的监督也将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朝智慧监督全速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档案治理监督应契合含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及实践逻辑在内的治理逻辑,形成逻辑理性才能使治理增效“。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启动以来,部分试点地区在创新乡村档案治理监督模式时,也探索了数字监督新形式,对其加以实践考察可总结技术赋能治理监督的运作机理,为揭示和谋求技术赋能治理监督效能转型提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波  杨鹏 《档案学研究》2022,36(2):4-11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数智”技术全方位、多维度赋能档案治理,驱动档案治理立体化、系统性、整体式重塑。本文通过分析“数智”话语情境的全面来临和档案治理范式的数智化演进,提出从战略治理、数据治理、智慧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五个维度构筑“数智”时代的档案治理路径,推动档案事业数字化数据化转型、智能化智慧化升级,增强档案治理能力,提升档案治理能级,助力档案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人文具有赋能档案遗产“活化”保护的作用.数字人文赋能下的档案遗产“活化”保护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方法复合性和环境发展性的变革特征.为充分释放数字人文的赋能作用,助力我国档案遗产保护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从构建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协同组织体系、完善基于客体复杂化的资源整合体系、搭建基于方法复合性的靶向策略体系和构筑基于环境发展性的动力保障体系方面规划其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20.
曾妮 《新闻战线》2022,(7):113-115
黄埔区融媒体中心搭建“融媒孵化器”,以“平台+技术+人才+数据”为基层各职能部门赋能,孵化多个融媒矩阵,构建“一中心多矩阵”立体网络,推动全区舆论引导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管网治网用网能力整体提升,探索“权不在我、治理有我”的黄埔“融媒+”协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