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在梳理国内本科院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以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在总结其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1222+"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在明确产学研用的理念下,提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双师""双引擎"的"双引擎—两轮驱动"模式,具备"双证"及"多元能力核"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描绘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国内本科院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下,以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在总结其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1222+"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在明确产学研用的理念下,提出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目标,努力探索构建"双师""双引擎"的"双引擎—两轮驱动"模式,具备"双证"及"多元能力核"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描绘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应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材料进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之一,是培养高分子科技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开设"高分子材料进展"课程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提出在师范类高校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科研兴趣及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较高科学素养、良好科学创新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高分子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培养"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分子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林建鸿 《高教论坛》2014,(10):57-60
农林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以农林院校服务"三农"为依托,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基层(社区)培养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复合型高级人才,建议从"一条主线""两个提高""三大建设"来支撑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294名教师培训者所认定的优秀同行(教师培训师)胜任力的调查分析,发现优秀教师培训师所具备的共同特质,按词频排序依次为"亲和力""知识渊博""专业""口头表达""敬业认真""幽默风趣""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据此推断,优秀教师培训师具有多重角色和复合型专业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7.
重庆大学市场营销专业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即"以科研项目实践推动专业教育"、"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化实践融合"及"多层次立体化实验实习"的特色线路,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对国内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工作室学校"更适合职业教育,我的启发:一、职业教育工作室化。"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场所,生产劳动同教育相结合,这实际上和德国的"双元制""现场教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一脉相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专业教师组成学科方向教学研究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教学、项目承接与实施能力,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学习、研究、社会服务与实践等工作。以工作室的形式,把工作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班主任需顺应潮流,以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为支撑点,通过"给力制度""助力导师""合力活动","共研""共享""共荣""共进",拥"器"握"术",化"法"寻"道",不断提升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享受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工程认证协议之后,"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走向纵深。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实践,仍有诸多困难。文章从新工科的内涵出发,将"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等三类,并分析了"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理路,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课程内容设计的新理念、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等四个方面。浙江省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浙八味"行动方案,浙江高校如Z大学、H大学、K大学、N大学分别通过课程群建设、复合型专业建设、建立"新工科"创新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学院集群和专业集群等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工科"专业建设,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历程中,"专业成才"与"文化成人"始终是蕴藏其中并交织在一起的两条主要逻辑线路,两者的疏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从"无用之用的通识课程""有用之用的职业课程""古典教学的启发诱导"及"互联网教学的开放共享"等方面入手,或许能找寻到"专业成才"与"文化成人"融通契合的恰切路径,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些许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完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换岗式"校企协同模式,提出"引企入校""驻企顶岗""回炉教育"等合作途径,阐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变知识积累的空间特征和扩散方式,建构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具有交叉性,通过了解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企业当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与企业接轨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打造与课程相适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注重国际商务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构建"全方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复合型翻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着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在学生综合能力、语种教学体系、教师的素质能力方面,当前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符的教学目标、加强复合型翻译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创新复合型翻译教学模式、优化专业和合理设置课程、建立多平台合作机制是提升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工程精英"是活跃在工程领域,对工程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的杰出工程人才,其具有六大特质:工程伦理道德、健全体魄人格、系统工程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强大实践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十二五"以来,南京理工大学以"工程精英"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在依托专业学院、基于"通专融合"理念培养通用型工程师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院际、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新建教育实验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体系、知识产权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分别以"本研贯通""学用合一""理工文交融"和"中外会通"为理念,着力培养工程科学家、应用型工程师、复合型工程师和国际工程师,丰富了人才培养类型,健全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了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比较持久的教育命题,如何优化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是一直困扰学校师资建设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思考是患息相关的,本文联系校本实际,试图从"科研""阅读""对话"三个层面展开,阐述思考力对于教师专业思考的方向、广度、深度上的影响,以"锻造思考力"的角度来探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所呈现的算法、算力、计算三大共性技术体系,将"智+"专业群分为"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两大类。"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同时,从组织体系设计、课程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搭建三个方面提出"智+"专业群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龙英  张利洲 《家教世界》2013,(9X):166-167
"复语型"外语专业以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是一种新兴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使外语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对复合能力的需求,许多高校均纷纷设置不同的"复语型"专业或方向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本文对江西省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能力分层"日益成为高职院校钢琴专业教学用以解决学生基础、素养与技能分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问题,本文拟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从"师生沟通""心理疏导""动态管理""竞争合作"等不同角度,总结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能力分层"教学的若干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20.
李芳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69-269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电子专业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将其转化为实际运用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困难,特别是缺乏与之衔接的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力的"KAQ"复合型应用人才,这就使得社会对"KAQ"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KAQ"复合型应用人才模式的详细论述,目的就是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